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前景 >> 正文 >> 正文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教

来源:吉他 时间:2022/12/25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声音的产生》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第三单元《奇妙的声音王国》第1课的内容。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创新能力。主要通过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和常见材料来“制造声音”,并对发声的物体与不发声的物体进行观察、比较,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积极思考,建立起“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初步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整个探索求知的过程。

三年级的学生对声音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每天都与声音打交道,但对于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并没有太多的了解和思考。而学生们通过之前两年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自主探究的能力,本课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引导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在教学中尽量多给学生创造和提供机会,突出学生的参与性与主体性。学生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在活动与体验中构建科学知识,在体验与发现中获得探究的快乐,并产生对科学的兴趣。

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2.知道物体的振动消失声音也会停止。

3.了解自然界的动物有不同的发声方法。

科学探究:

1.会动手制作声音,并对发声物体进行观察,发现发声的原因。

2.会用不同的方法使同一物体发出声音。

科学态度:

1.在操作中形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能够在观察的基础上做出猜测并进行验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知道声音可以传播很多信息。

认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将声音的产生与物体振动建立起联系。

教师材料:课件、钹、音叉、小鼓。

学生材料:钢尺、皮筋、塑料袋、塑料瓶,小乐器。

1课时

一、音频导入,揭示主题

1.提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声音,请大家仔细聆听,你能听出这些是什么声音吗?

音频播放几种声音:闹钟声、上课铃声、汽车喇叭声、狗叫声、打雷声。

2.提问:这是什么声音?这个声音表达了什么意思?

闹钟声——起床时间到了

上课铃声——该上课了

汽车喇叭声——有汽车来了,注意安全

狗叫声——有陌生人来了

打雷声——要下雨了

3.小结:看来,每一种声音都可以向我们传递某种信息,我们就是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声音,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走进声音的奇妙世界。(板书“声音”)

[设计意图:通过音频资料,让学生直观感知,了解到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从而引出研究内容。]

二、初步操作,引出研究内容

1.出示一个充满气的塑料袋。(多媒体展示塑料袋)

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个充满气的塑料袋,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让它发出声音吗?你能想到哪些方法?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多媒体展示:搓、揉、弹、甩、拍等方法。

2.谈话:那下面就请同学们用这些方法来试一试吧?

学生领取塑料袋(每两人一个)。

3.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提问:谁可以展示一下你是怎么让这个塑料袋发出声音的?

学生展示并汇报。

5.谈话:其实除了这些方法,还有一个办法可以让塑料袋发出更大的声音,是怎样做呢?(弄爆)

教师演示弄爆塑料袋。(此环节可根据学生活动相机展开)

6.谈话:刚才通过同学们的活动,我们发现:同样的一个塑料袋,通过不同的方式都可以让它发出声音。那么声音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呢?这些不同的发声方式有什么共同点呢?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声音是怎么产生的。(补充完整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造声”活动,学生知道了发声的方法有很多种,丰富了学生对于制造声音的感性认识,为下一部探究声音的产生原因打好基础。]

三、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1.多媒体出示:钢尺、皮筋。

2.谈话:你可以用那些方法使这两样物体发出声音?

学生汇报。

3.谈话:使这两种物体发出声音的方法有很多,那么今天呢,我们就选用其中的一种方法来发出声音。

教师讲解发声方法,钢尺:把一段摁在桌边,用手拨另一端;皮筋:用两指绷紧皮筋,用手拨皮筋。

4.谈话:请同学们在活动前,先观察一下,这两样物体是什么样的?然后在这个物体发出声音时,观察它的样子,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来。

多媒体出示记录单

5.学生领取材料和记录单。

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6.提问:在活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呢?谁愿意上来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实验过程、记录单。

教师可提问:钢尺(皮筋)发出声音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是怎样在动?你觉得钢尺(皮筋)发出声音和什么有关系?

7.小结:当钢尺和皮筋在发出声音的时候,它们都在不停的运动,两者之间可能有关系。

8.谈话:那么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和运动到底有没有关系呢?我们再来试一试。

每组拿出课前准备的一件小乐器:玩具吉他、小木琴、玩具小鼓、铃铛等等。

谈话:请各组利用小乐器发出声音,并且观察:发声的时候,小乐器是否在运动。

9.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10.学生汇报活动过程及发现。

教师可提问:小乐器发出声音时它是否在运动?你怎么观察到它的运动的?

这一种运动方式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

11.小结:物体发出声音的时候都在运动,这种来回往复的运动方式我们称之为振动。(多媒体出示“振动”)

12.提问:那我们人说话,有没有什么物体在振动呢?

学生猜测。

13.谈话: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轻轻的发出“啊——”的声音,你们感觉到了什么?

学生活动并汇报。

14.谈话:在我们的喉咙内部,有一个声带,在我们说话的时候,它也在振动。

15.出示塑料瓶子(内有泡沫屑)

谈话:谁可以让这个塑料瓶发出声音?

学生上台演示

16.提问:当吹塑料瓶口发出声音时,瓶子里的泡沫屑是什么状态?

17.提问:泡沫屑为什么会到处乱飞呢?谁在振动?

18.小结:瓶子发出声音时是空气在振动,空气振动也可以产生声音。

19.提问:如果振动消失了,声音还会继续吗?

学生猜测。

谈话:请大家用钢尺和皮筋来试一试,注意倾听物体的振动停住后声音的变化。

学生活动并汇报。

20.教师出示钹,轻轻敲击,

提问:这时候发出声音了吗?钹在振动吗?你怎么知道?怎么才能知道钹在振动?(用手摸一摸)

指名学生摸一摸。

提问:钹在振动吗?钹现在被这位同学摁住了,请问现在还有声音吗?为什么声音没了?

21.提问:通过之前的那些活动,说明声音的产生和什么有关系?

学生回答。

22.小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逐步发现当物体发出声音时,物体在振动。使得学生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2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