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前景 >> 正文 >> 正文

从李健的童年小事,反观乖孩子教育

来源:吉他 时间:2023/5/23

记得李健在接受采访时,聊起过他的一些童年小事:

童年小事一:

在他很小的时候,有一次,李健的爸爸本来答应要带小李健去动物园玩的,结果后来就忘了。李健赌气,就一个人去了,并且还在大孩子们的帮助下,成功地翻墙进了动物园。

如果换成别的家长,免不了会责怪教育孩子一番。可李健的父亲不仅没有骂他,反而从言谈中表现出儿子挺有出息的意思。

童年小事二:

李健说他小时候挺淘气的,也经常会跟别的小朋友打架,会被告状,也会被老师罚站。但是他父亲并没有像其他孩子的家长那样打骂他,只是会带他去道歉。

童年小事三:

这个也不算是童年了哈,李健十多岁的时候就非常迷恋弹吉他了。他想学吉他,就得先买一把吉他。但那时候吉他也算是奢侈品了。李健的父亲起初有些犹豫,但李健的母亲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个月的工资,给他买了一把当时很流行的红棉吉他。

这在当时,并不是每个家长都能做到的。毕竟,对于孩子提的要求,大人一般会先觉得是一时兴起,怕买了以后又不坚持了。谁也预料不到未来这个孩子会成长为一个音乐才子啊。

从李健的童年往事,我们可以看到,李健的父亲是相当开明和懂得尊重孩子天性的。这与许多家长和老师希望孩子必须听话、要做乖孩子,形成了对比。

其实,现代教育理念,早就不再提倡培养一个只会听话的乖孩子了。这也是西方教育理念的一个积极的影响。相对来说,西方人的创造力和自主性要比东方人强,童年教育的理念差异便是重要的原因。

在必须“好”和“乖”的要求下,孩子们慢慢地丧失了自己的自发性和原创性,而变成了他人意志和评价的产物。

只有当自己的言行满足了他人的需求时,自己才觉得是能够被认可和接纳的。那么,等到成人以后,势必就像个陀螺一样,被外部评价标准弄得团团转,而丧失了自己的真实存在。

看回李健,音乐是他的挚爱,他不需要伪装自己去讨好别人,因为在他早年的经历中,他的自发性和自主性已经是被充分允许和接纳的,这份允许和接纳内化成他人格的一部分。

无论外界如何评判,李健始终都能够对自己充满信心,并忠于自己的内心。正是因为顺应内心地去工作和生活。李健是在做着自己热爱并擅长的事情。因而,工作于他来说,不再只是谋生的工具,而成为了他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自我绽放的途径。赚钱,倒成了顺带的事儿。正因为如果,李健可以在多年不出名的时候,依然坚持着自己创作音乐。

如果李健听友里有已经为人父为人母的,不妨从李健的成长经历中,挖掘一点值得借鉴的教育之法。

虽然我们不一定非要把孩子培养得像李健那么出色。但至少,在当今这个基本生存物资已经保障的时代,让孩子能充分释放天赋的能力和活力,远比给孩子留钱更能带来幸福感。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4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