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白癜风医院咨询 http://www.znlvye.com/原题:中师生,托起了明天的太阳题记:中师学校已不复存在了,但中师生在特殊的年代,挑起了中国最薄弱的基础教育,完成了时代负于的使命。今天,我再次提起大理师范读书时前前后后的那些记忆,把她穿整起来,来纪念我们逝去的青春。追梦想,羡慕拥有“铁饭碗”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地,八十年代初,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家庭经济开始好转。年恢复高考,让我国的教育发生了转机,催出了一批批喜欢读书的农家弟子,铺就了一条直通“罗马”的读书之路。“敲钟吃饭,盖章领钱”,这是来形容当时的国家工作人员。因为这些人拥有着一个“吃不尽,用不竭”的铁饭碗,一般人都羡慕不已。虽然读书政策好转,但因当时的历史条件,生产力低下,土地贫瘠,家庭子女又多,所以能够很好的完成学业的人还是很少。通过读书,追求一个铁饭碗成为当时读书人追求的最大梦想。我于年开始上初中,常常听老师提起前几届的某某学生考取了大理师范,还介绍大理师范毕业后就直接分工,当上了人民教师,成为国家正式职工,旱涝保收,生活工作有保障。且读师范学校不用交钱,每月的生活费都由国家供给,只要考上了师范,你就进了“保险柜”里。那时,我听了这些消息,对师范学校非常向往,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上大理师范学校,拿到这个铁饭碗。从此就可以跳出农门,成为市民人口,不仅如此,还给家里减轻负担。缘进摇篮,研修师技年7月我初中毕业,通过中考,成绩达到大理师范学校的录取线,经过体检,然后再由大理师范的老师及县教育局人员的面试,我被大理师范学校录取了。9月,准备好行李及生活用品,父亲把我送到了大理师范,当时与我一起去的还有一个我初中最好的陈同学,但他的父亲只把他送到县城,然后遇到我们后,就把陈同学托付给了我的父亲。第二天,我们一起乘车去学校,到下关车站,因陈同学读民族师范班,我是普通师范班,学校教学大楼还没有建盖好,暂把民师班寄放在聋哑学校,陈同学就被民师接新生的师生接走了,我和父亲走路来到了大理师范学校报到。学校的规模有27个班,三个年级,每级9个班,我们这一届5个普师班,班号从班到班,我被分配在班。4个民师班,班号从班到班。大理师范学校是一所培养老师的学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学校招收的都是一些学习上比较拔尖,高素质的好的学生,进校起就培养我们为人师表的形象。在学校里大家都恭谦礼让,专心学习,互帮互学,不仅要求我们会说、会讲、会写、而且还要会唱、会画、会跳、会带操,最终达到会教。在校三年里,校园到处充满团结友善,拼搏进取的身影,我们练就了一身扎实的基本功,为将来走上讲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最难忘的是初到学校的中秋节,至今回忆起来记忆犹新。那是一个秋雨连绵的中秋节,白天不上课,班主任给我们组织中秋晚会,班上出钱买了一些水果,大家在教室里布置晚会。当时的记忆是,我站在教室窗前往外看,看到了教室外的稻田,一畦一畦,黄烂烂,沉甸甸,任凭秋雨冲刷,远处的山灰濛濛一片,依稀可以看清那片梨园。教室里有人在唱着《故乡情》,这首歌是进入师范学校后班上文艺委员晚自习时教我们唱的,句句歌词传进了我的心坎,把我的心思不由自主的牵到了家乡,想起了我的家,想起了我的父母,想起了我的童年伙伴,心里是美美的、甜甜的、愁愁的、满腔都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怀。以后的语基课,矫正了我们的读音,把普通话拉上了正轨。语基老师,是从北京来支教的刘伟老师,我们从零开始,从拼音开始,声母、韵母、音节、字、词、句依次进行。为了让我们读准字音,二声、三声字音清晰可辨,给我们编排了一些读和记的方法。如:“山穷水尽、中国伟大、阴阳上去、非常好记”,回想起,这些细节历历在目。每天晚自习前十五分钟,每班都必须进行推普工作,那是必修课。每个晚自习,大家依次轮流,轮到的学生必须上讲台进行讲说,内容不限,时间可根据自己讲的内容可长可短。这样一来,一方面锻炼了我们上讲台讲说的能力和胆量,另一方面我们的普通话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刚开始大家都很胆怯,腼腆。曾经有一个女生,上台推普时因胆小,害羞,站在讲台上说着说着就蹲到讲桌后面去了,引得全班哄堂大笑。为了会书写,每天中午要求我们到教室里写毛笔字。习字课上,大家各显伸手,有用白纸练写,有用报纸练写。有的毛笔字写得好,又爱好书法,就写在宣纸上。学校组织书法讲座,又听讲,又临摹,再探讨,大家都用各种手段提高自己的书法技巧。每天的中午习字结束,到水池边洗毛笔的人依次排队,毛笔繁多,笔形各异,小楷毛笔、中楷毛笔、大楷毛笔、还有斗笔,此时水池边的流水都变成墨水了。平时还要求我们会写钢笔字,粉笔字。特别是粉笔字,作为一个老师,那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了。学校把校园里的墙体什么的都做成了黑板,并分成了小块小块,分给各班,要求每周出黑板报,并进行打分评比,拿入班级考核,班级里又分成小组,轮流出刊。每每星期六下午,整个校园热闹纷纷,你来我往,每班出黑板报的学生在黑板报前拿着彩色粉笔、绘画工具及书籍忙碌不停,负责好各自的“责任田”。黑板报不仅锻炼了我们的写作、编辑排版,还练就了我们的美术功底。绘画,那是很多师范生,最难的课程。美术课,从一年级学到三年级,并且逐渐加大难度。很多人都不会画画,画出来的画似画非画,似像非像,但大家都认真苦练,生怕绘画成绩不及格而影响我们毕业。每周都练习,开始学素描画,让我们画口缸,画石膏像,人物等,上了绘画课后,我知道了铅笔还分好几种,什么2B、3B……HB等,学到了好多绘画方面的专业术语,同时也备得了好多绘画用品。接下来学了水彩画、国画,有时让我们照着课本画,有时让我们到校园里去写生,偶尔老师来讲解指导,得到指点后总是埋头苦画。每一学期我们都有7、8次作业交给老师批阅,经过老师批阅后的画,我们都收藏起来,成了我们的珍藏。会唱,会跳,会伴奏,那是每个中师生必备的技能。唱、跳、伴奏是相辅相成的,但唱是关键。唱歌,我们从简谱开始,从音谱上的各种标志开始,然后到视唱,从简单再到复杂,由视唱再到歌曲,循序渐进。唱会了,还要会打拍子,会指挥,会器乐,会演奏。所以每天的音乐课,我们都是练习视唱,练习打拍子,每班教室里有一台脚踏风琴,课余或星期六星期日都有人在练习弹琴,每天下晚自习后,大家在宿舍里有唱歌的,有吹笛子的,有弹吉他的,有吹口琴的,抓紧时间在勤学苦练,直到熄灯睡觉为止。学校为了让我们会跳舞,有一段时间下午放学后,在操场上组织大家一起跳友谊舞,放的歌曲是朱逢博演唱的《金梭和银梭》,这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最流行,最催人奋进的歌曲,学校让我们以歌共勉,勤学奋进。到三年级时,安排了舞蹈课,由专业舞蹈老师教我们跳舞,并经过考试,成绩合格后记入档案。会带操也是老师的专业技能,所以带操也成了我们的必修课。为了让我们当上老师后,会带操,会上体育课,一方面在体育课上教我们一些体育常识,体育技能,另一方面开展各种活动来普及专业知识,不仅煅练了身体,且提高了技能。学校每年都开展球类活动。一年级进行班级间的篮球比赛,二年级进行班级间的排球比赛,并分派体师班的学生来给我们做教练,教我们一些比赛的技能技巧,我们从中学到了一些比赛的实战经验和组织比赛的一些程序和规则,受益匪浅。学校每年都组织一次大型的冬季运动会,为期一周时间,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比赛,我们不仅参加比赛,更重要的是参与了观摩,懂得了如何组织比赛,为将来当上老师打下坚实基础。会教,是整个师范学习的核心。经过三年的勤学苦练,练就一身扎实的基本功,目的是为了会教。为了会教,学校在三年级下学期3月份组织我们返回到各县去实习,我们回到了我县的南涧小学,经过分组后,我们三人(两男一女)为一小组,到三年级去实习,我们的指导老师姓胡,我们每天的任务就是上课,听课,评课,阅作业。每上一节课,我们都认真备课,有时集体备课,有时独立完成,并写有教案,然后交给指导老师审阅,待指导老师在教案上批示:“同意执教”,第二天方才上讲台讲课。其余二人及指导教师,每节课都与学生坐在一起听课,放学后大家又走在一起评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实习的课程很多,有语文、数学、思想品德、自然等,有时还教唱歌、教画画。初为人师,我们的心情是沉重的、胆怯的,但大家都虚心的、认真的,收获是愉悦的、幸福的。通过一个多月的实习,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如何教、怎样教。从怕教、不会教,最后到喜欢教、会教、教得好。同学亲无间,共织姊妹情师范里的学习生活可以用“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几个字来概括。学习是互帮互学的、紧张的、刻苦的。生活是互相关爱的、丰富的、精彩的。得到老乡的关心,心里是暖暖的。进入学校里,只要是同县的,大家都互相称呼“老乡”。校园内相遇了,都会亲切的喊一声“老乡”,或是相互点头示意,互打招呼。一年级的时候,总是由一些认识的老乡带着不认识的老乡来找我们玩,彼此交流,彼此认识,亲如一家。临别时总是说:“有事来找我”。也就是这句话,温暖了我三年,并且我们也用这句话温暖了师弟师妹。生活在班里,倍感亲切,如兄弟姐妹。每个人的生活都有酸甜苦辣,遇到不高兴的事情,大家都会给予安慰,给予开导;生病了,都会问寒问暖,留下了一些挥之不掉的同学情谊。一年级下学期时,班里有个女生生病了,医院住院治疗,我们班里的男生女生总是三五个人医院看望她,陪她闲聊,与她一起度过难关。还有一个男生,也是在一年级下学期,学校组织篮球运动会,进行班级间比赛,不小心跌倒后,有一只脚受了伤,医院,全班学生在课余时间都轮流去陪护,出院后,大家都搀扶着他上下课,帮他打饭、打水。就这样,我们团结一心,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挫折。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学校在课余组织一些文娱活动。如成立文学社,学生自写自编,创办文学小报。组织个人象棋比赛,当时我是一个象棋爱好者,在班里象棋水平还可以,多次去参加过比赛,可惜没有取得名次。棋坛竞技,高手如云,相互切磋,相互学习。走上讲坛,托起明天的太阳经过三年的学习,通过考核,我们合格了,毕业了。我们带着梦想,年7月离开了母校,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走上了从教的道路。同年8月,我被分配到南涧县得胜乡的太平小学,我的到来学校领导非常高兴,年轻有为,又是刚刚毕业的师范生,专业知识很强,给学校注入了新鲜血液,加强了学校的实力。学校是由原来的寺庙改造过来的,高大幽深,一个人住学校还心惊肉跳,有点毛骨悚然。这是一所学区级的中心完小,带有两个附设初中班,初二结束由全乡再次进行升学考试,通过筛选录取后进入到大坝地中学完成初三年级的学习,完成学业后获得初中毕业证书。太平小学当时共有8个班级,小学6个班,初中2个班,有教师18人,其中公办教师6人,其余12人是代课或民办老师。学校让我担任初一年级的班主任,负责初一年级的语文课,初二年级的物理课,还有小学一至三年级的音乐课。学校条件极差,师资配备不齐全,很多课程都无法安排,也不分文科教师,理科教师,在安排得开的前提下不管什么科目,只要能上的老师就顶上,保证学校正常运行。没有课外书籍,更没有复习资料,凭借一本孤独的教材,每天备课就对那本教材“作文章”。写教案、备教法、备学生;看基础、抓重点、选作业,每天都尽心尽力的投入到教学中,以校为家,以生为伴。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都是自己出题,用钢板、蜡纸刻试卷,然后用油印机印制试卷。收藏好,到学校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试,再通过自己评卷,登分,班级汇总成绩,上交学校,都是按质按量独立来完成教学工作。音乐课,那是学生最喜欢的课了,学校没有专业音乐教师,音乐课是安在课表里,但很少上音乐课,都被其他课替代了。我的到来,改变了这一现状,学校有了歌声,充满了朝气。一到音乐课,学生欣喜若狂,那种高兴劲,让我都感动不已。六一儿童节到来之前,学校聘任我当任大队辅导员,把学校的少先队队旗交到了我的手上,从此我接过红领巾,深入到全校学生中去,与学校一起组织了一次又一次的六一儿童节活动。跳舞、唱歌、纳新队员,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中快乐成长。学校的操场边有一道高而长的围墙,墙上有一块黑板,看上去闲置了多年,已经没有文字迹象。通过我的建议,我把它搞活了起来,重先获得了生机,也把我在学校学到的出黑板报的技能派上用途,给学校增添了校园文化气息。我的到来,学校很多课程得以运转,拉上了正轨,很多活动得到正常开展,我学以致用,推进了学校的工作。一个中师生,给学校雪中送炭,成为学校的顶梁柱,与同校教师一起托起了明天的太阳。八十年代,国家刚刚从一穷二白和十年里走出来,刚刚从改革开放中获得生机,国家的基础教育还十分薄弱,正是在这样的年代,许许多多的中师生纷纷从师范学校里走出来,像蒲公英的种子一样,撒向祖国大地,遍及山山水水,甚至在贫瘠的祖国边陲,少数民族地区,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在祖国最最需要的时候,因时而出,挑起了最薄弱的基础教育,使我国的教育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中师生,把青春奉献给了祖国的花朵,清贫而又艰苦的坚守在基层农村,肩挑时代赋予的重任,用粉笔耕耘黑板,播种下一批批理想的种子,默默无闻的给中国的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为中师生而自豪,我为中师生而骄傲。作者简介:熊镇荣,年7月毕业于大理师范班,云南省大理州南涧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热爱自然,爱运动,喜欢阅读和散文写作。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6159.html
上一篇文章: 围观东方甄选俞老师的逆袭,知识带货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