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资源 >> 正文 >> 正文

经过岁月洗礼的声音,唱出来的全是感情

来源:吉他 时间:2022/10/24

何为侠气?仗剑天涯、嬉笑怒骂,热血永在、初心不改;何为风骨一生坎坷、半世浮沉,不摧眉折腰,不留恋风尘;何为少年心气?年过七旬,须发尽白,却依然常含热泪,活得潇洒肆意。

岁月在他的脸上留下烙印,时光却带不走他的赤子之心。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就是这样一个老头儿。

就在十几天前,他刚刚登上过《中国好声音》的舞台。

他身材瘦削,白发稀疏,却精神矍铄、目光灼灼。

用一把吉他和一副老嗓,深情演绎了一首《RememberMe(勿忘我)》。

甫一开口,便赢得全场观众的喝彩,让四位导师陷入遐想与沉醉之中。

经过岁月洗礼的声音,唱出来的全是感情。

尽管四位导师没有为他转身,他却赢得了全国观众的喝彩。

他一生浮沉于江湖,却从未失掉最开始的那份少年豪迈之气。

历经几十年的风雨坎坷,看破红尘俗世与功名利禄,却活出了一身真风骨。

这老头儿,名叫陈彼得。当你了解了他的故事,你也一定会为他所折服。

01

陈彼得的名字听起来很陌生,但作为一个音乐人,提起他的作品,你一定如雷贯耳。

他给费玉清写过《一剪梅》,给刘文正写过《迟到》,给杨钰莹写过《等你一万年》,给陈明写过《灯火阑珊处》……

他自己的代表作名叫《阿里巴巴》,上世纪80年代也在内地的大街小巷广为传唱。

当时台湾如果有哪个歌手不红,只要唱一首他写的歌,必定声名鹊起、登上巅峰。

在上个世纪80年代,他是台湾乐坛公认的音乐教父。

然而当时的他,在盛名之下,却过得并不快乐。一切的一切,只因他是“背叛”祖国的国民党后裔。

陈彼得,原名陈晓因,年,出生于四川成都。

他的父亲是一名国民党空军飞行员,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带着全家人一起乘飞机飞抵台湾,并在此安家落户。

陈彼得天性聪明且狂妄,幼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高考时,他顺利地考上了有“台湾清华”之称的成功大学土木工程专业。

母亲一直希望陈彼得能安分读书,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可他却对此提不起兴趣,把大学的时间全耗在了西方流行乐上。

当时的陈彼得,带着一群志同道合的哥们儿,辗转于台湾各个酒吧和夜场,唱着西方的迪斯科、布鲁斯音乐,大受追捧。

而他骨子里的那股傲劲儿也常常显露,对彼时台湾乐坛的靡靡之音颇为不屑。

这个初出茅庐的小子一身年少轻狂,却偏偏被台湾第一代乐坛领袖翁清溪给看中了。

“这个陈彼得,不得了!”这是翁清溪的原话。

翁清溪

得到前辈的赏识和提携,陈彼得却并未收敛锋芒,反而愈加瞧不上当时的音乐风气。

有人讥讽他不知天高地厚:“你厉害你倒是写首歌给大家听听!”

不说还好,一说这话,陈彼得较上了真:“写就写,写他娘的!”

一首《一剪梅》横空出世,传遍大江南北,也让一个白面书生、文静优雅的费玉清大红大紫,被人尊称为“小哥”。

一剪寒梅,傲立雪中。

自此,陈彼得成了台湾乐坛的一股清流。尝到甜头的他,内心的热血与激情被成功点燃,随后他的创作,如井喷一般地呈现:

《迟到》、《一条路》、《无言的结局》、《阿里巴巴》、《几度夕阳红》、《昨日梦已远》、《灯火阑珊处》等歌曲乘东风而起,传遍千家万户。

他在创作中大胆地引入西方现代音乐元素,使流行音乐突然另辟蹊径,陡然升华。在那个邓丽君最红的时期,他成了最奇特的存在。

他缔造了一首歌就能捧红一个人的神话,让费玉清、刘文正、余天、高凌风、凌峰、凤飞飞等人跃居一线歌手的位置,被媒体称为“台湾流行乐第一推手”。

02

然而,春风得意的陈彼得却不满足于只做一名创作歌手。在盛极之时,他的思维又越过了纯艺术领域,开始考虑起台湾乐坛的发展现状。

彼时,台湾地区的艺人待遇低下,经纪公司和当局对艺人的压榨相当严重。艺人看似风光,实则是文化圈大佬们操纵的傀儡。

向来不肯低头的陈彼得从不把圈内的“潜规则”放在眼里。不仅如此,他还带头成立了“台湾演艺人士工会”,为艺人争取应得的权益。

他的种种举动,均可以称得上是划时代的进步。他的声誉与威望,也在八十年代初期达到了顶峰。

那段红火的岁月成就了他的前半生,也让他一度陷在虚假的浮华中迷失了自我。

娱乐圈里的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让他抵触,在观众面前油头粉面、掩饰真我又让他觉得恶心。

陈彼得的心中,始终住着一个单纯的少年郎。他那份淳朴的少年心气,总是要在世俗的洪流中,受到玷污和侵蚀。

有一次,他应邀参加欧阳菲菲的演唱会。表演过程中,他身着奇装异服,说着“我爱观众”的违心话,看着女主角虚情假意地迎合着台下的观众,突然陷入了巨大的恐慌之中。

名利场的虚伪、世俗的功利和工会事业繁重的压力,在那一刻彻底击垮了他的内心。

他不顾正在表演的欧阳菲菲和台下目瞪口呆的观众,撂掉话筒直接跑向后台,对正在后台准备的凌峰说了句:

“我不演了,我受不了了!”

后来回忆起当年的经历,他这样形容那时候的心情:

“假如我再在舞台上多呆一秒钟,肯定就会马上休克。我真的再也呆不下去了,不知为什么,我当时只想马上离开那个舞台,准确说不是离开,而是逃离那个舞台!”

医生给陈彼得作出了“焦虑症”的诊断。

事业遭遇瓶颈,陈彼得便一头扎进了宝岛台湾的山水之中。他远离城市与人群,在大自然中享受返璞归真。

在当红之时选择急流勇退,这对于演艺家来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可陈彼得却没有丝毫犹豫,反而在寄情山水中找回了真正的自我。

他本就是个江湖侠客,从不属于红尘俗世。

第一次退隐让他彻底看清了那个浑浊的世道,也让他充分认识了真正的自我。

03

年,蒋经国去世后,台湾局势风起云涌,岛内的阴谋家开始汹汹作祟。

对于娱乐圈人士来说,独善其身、爱护羽毛、不被政治所裹挟,在这个时刻变得尤为重要。

可陈彼得却为此大发雷霆。他看着李登辉这种腥臭小人上台,让岛内的国家和民族认同感开始减弱,他内心的怒火开始燃烧。

爱国这件事,他是认真的。

难以想象,一个宝岛台湾长大的青年,身上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身份的认同感,竟比内地同胞还要强烈!

他不满当局的“去中国化”政策,便写了一首《吾爱吾国》,并把这首歌寄给了凌峰。

然而,歌曲还未发表,便被台湾当局给封杀了。

凌峰

他的这一行为引起了岛内政客的极大不满。有华视台的记者采访复出后不久的他,问他道:“你说的这个国,是哪个国?”

“哪个国?你说你是哪个国!”陈彼得硬是回怼了过去。

娱乐圈的乌烟瘴气未见好转,这让他十分失望。而岛内局势更是急转直下,他更是心如刀绞。

他虽在台湾长大,但骨子里一直认为自己是个中国人。

图片来自陈彼得微博

陈彼得77克

他一遍遍地诵读古代经典、唐诗宋词,从慷慨豪迈中去和祖国母亲心心相连,从文化的传承中去找寻自己血管里跳动的民族脉搏。

在那段暗无天日的岁月里,陈彼得脑海中一遍遍地回想着母亲所描述的成都老家,那座充满了烟火气和朦胧感的城市在他脑海中形成各种各样的想象。

他的心中有一个声音在不住地呐喊:回家!

他不顾岛内对他的封杀和两岸之间无法通航的现状,辗转日本前往香港,再由香港回到大陆。时隔41年,他再次回到母亲的家乡成都。

图片来自陈彼得微博

陈彼得77克

走在成都的街头,嗅着空气中味道,看着周围的市井酒肆,大口地吞着街头的担担面,陈彼得眼泪止不住地掉。

“我的根在这里。”

活了四十多年,终于在这一刻,他找回了身为中国人的尊严。

04

投入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陈彼得,彻底淡出了娱乐圈,开始享受平凡人的生活。

他在广州落户安家,娶妻生子,还开了一家名为“77G”的茶餐厅,认真地研究起了餐饮。

无论是对音乐还是对生活,陈彼得都有一股子认真劲儿。

那家12平米的小铺面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条,每天骑车去三元里菜市场购买最新鲜的食材,从内蒙订购上好的牛肉。

对于他而言,做饭也好,做音乐也罢,都是生活的一部分,都需要认认真真去对待。

茶餐厅周围的上班族很喜欢这个独特的小餐厅,这里既卖台湾的奶茶和日式鳗鱼饭,也卖成都的担担面。

他凡事亲力亲为,与太太两人将小日子过得有滋有味。闲时还会在自家店铺门口弹弹琴唱唱歌,让不知云雾的身边人对这个穿白围裙的老头格外地刮目相看。

然而,陈彼得的生命终究是离不开音乐的。

年,他前往北京,突然发现中国的流行音乐市场缺乏专业的录音设备。他又从台湾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在北京的胡同儿里开了一家录音棚。

一拨又一拨的年轻人来到这家名为“喜鹊”的录音棚,在这里追求他们热爱的音乐事业。他们中,有窦唯、何勇、崔健,也有汪峰和他的鲍家街43号乐队。

窦唯

看着这些稚气未脱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陈彼得似乎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崔健

他在录音棚边上弄了个小厨房,时不时地给来录音的这帮小子们做点家常饭。

窦唯特别喜欢吃他包的水饺,崔健怎么也吃不够他煮的面条。

看着这群孩子狼吞虎咽,把吃饭的钱拿出来做音乐,陈彼得既感觉到宽慰,有时又觉得心疼。

曾经有一回,春秋乐队的主唱杨猛花光了钱,无法继续录制自己的碟片。他大手一挥,免费提供录音室,管吃管住,还自掏腰包给他们购买器材。

在他的呵护与培养下,中国内地诞生了第一批摇滚音乐人。

春秋乐队表演现场

对于第一代摇滚音乐人来说,陈彼得是如同父亲一般的存在。他的人格魅力,能让素来心高气傲的崔健,在他生日的时候,主动为他张罗生日宴,还抱着吉他为他唱歌。

而陈彼得,看着这群曾经跟在他屁股后面的娃娃成就了自己的人生,心里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有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中国的乐坛,一直都有追求梦想的人来继承。对此,陈彼得作为老前辈,丝毫没有英雄迟暮的悲凉,却深感后继有人的欣慰。

图片来自陈彼得微博

陈彼得77克

05

从他踏回故土的那天起,30年恍如一梦,转瞬间便流逝了。

这30年里,陈彼得归隐于市井,为独立音乐人做帮衬,给平头老百姓煮饭烧菜,却也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音乐创作。

对于他这种级别的人而言,流行和受追捧早已不再是他的追求。

他铅华洗尽,将人生看透,身上便只剩下最单纯的江湖气和对纯艺术的追求。

他喜好经典,热爱古典诗词。这几十年,他为一百多首古诗词谱上了曲子,让那些昂扬铿锵的文字从书本跳跃到了五线谱上,在千年后的今天,又焕发出新的活力。

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他一心远离娱乐圈这个是非之地,却在一次弹唱中,被崔健乐队的贝斯手给一眼认出。

对方敬重陈彼得,硬要拉着老爷子上一次央视。陈彼得推脱不过,索性背上吉他、豪气冲天地去央视“踢一次馆”。

于是,时隔10年,观众再一次目睹了他镜头前的表演。今年3月份,他登上央视的《经典咏流传》节目,现场弹唱了一首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

节目里的他,穿着一身帅气的灰色西装,背着吉他如侠客仗剑天涯。

他的皱纹爬上眼角,霸气却在眉宇之间显露。

他身板笔直,目光如炬,姿态优雅谦卑,却尽显纵横江湖的豪迈气概。

指尖一划,粗粝的吉他声响起,电吉他和鼓点随着节拍迸裂开来,让现场气氛登时high到了顶点!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他那老嗓唱出了千年之前、辛弃疾心中的狂放与怅惋,也让这首婉约风格的诗词有了摇滚的热血和生命力。

现场被他操控了!

评委震惊地捂住嘴巴,观众疯狂地随着他的节奏呐喊。

这个曾经摇滚了宝岛台湾的老炮儿陈彼得,如今又一次地震撼了全中国的听众们!

他总是这么神奇,仿佛有一种与生俱来的魔力。任何歌曲经过他手,都不可避免地要火起来。

可陈彼得在舞台上要表达的并非自己的音乐理念,他更多地是想倾诉他对国家的热爱。

演唱结束后,他又朗诵了一首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诗句诵完,他已声嘶力竭、热泪盈眶。

他为祖国佝偻起身躯、弯下了膝盖,那颗赤子之心,足以温暖并激励每一个国人。

06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蓑烟雨任平生。

陈彼得活了74年,经历了娱乐圈的起伏,看遍了世间的虚伪与浮夸,却没有将自己活成一个老愤青,而是更加地积极阳光,内心始终充满了热情与希望。

他年轻时狂放不羁、卓尔不群,等到须发斑白,生命经历岁月的洗练后,内心便只剩下了对国家和民族的热爱。

不要小看他一把年纪,他的内心,却始终住着一个少年。他的热情,还能像火山一样不断地喷发!

原来老去,并非是对一切事物感到灰心短气,而是看到一个崭新勃勃的新世界、重新唤醒少年心气的过程。

徐悲鸿曾经说过一句话: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

陈彼得的一生,践行了这句话的真谛。

图片来自微博:

CCTV经典咏流传

他不畏强权、不屑名利、不苟同于庸碌之辈、不趋炎于世俗浊流,却一生追随国家、歌颂山河故土、尽心提携后辈、认真对待生活。

经历过风浪,也跌落进深谷。亦曾登上过巅峰,享受过辉煌。

最终,千帆过尽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人生的拿起与放下,他掂量得清清楚楚。

这老头儿,用一生,把“风骨”二字,活得淋漓尽致。

图片来自微博:

CCTV经典咏流传

人这一辈子,随波逐流也好,遗世独立也罢,关键要活出个人样来。

大写的人是什么样子?潇洒的人生又该如何写照?

看看陈彼得吧!

永远意气风发,永远热泪盈眶,永远心怀谦卑,永远热爱国家。

腹有诗书,胸怀天下。看透功名利禄,享受内心追求。管他天下千万事,闲来轻笑两三声。

那些怀揣理想、热血未泯的人,谁不想把人生活得像他一样精彩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1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