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站跨年晚会火了。
1月3日,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B站跨年晚会总导演宫鹏坦言,“说实话,B站跨年晚会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火”我不是很确定。但是,“出圈”是B站当时提到的需求,他们希望这个晚会不只是做给圈内文化的人看,不希望单纯复刻圈层内已有的UP主晚会、拜年祭等模式,而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晚会。”
对话B站跨年晚会总导演宫鹏
记者:你是如何策划这台晚会的?
宫鹏:我们确定的方向是,打造一台属于B站的晚会、年轻人喜欢看的晚会,依托于B站的文化属性,要围绕共情点和共鸣点。
其实,当时第一次投标的时候,最初的方案把它当成了平常的晚会,“属于B站的晚会”这个概念并不清晰。
后来又提出了第二套方案,我们用10天时间对B站的文化做推演,发现B站包罗万象,有各种各样有趣的东西。节目策划的时候,我们会更多地问B站的用户,问他们喜欢的是什么,想看到什么。
记者:晚会节目为什么能吸引年轻人?
宫鹏:B站提供了数据。通过分析数据来了解用户群体的文化属性,了解年轻人的态度与方式。
我发现这些年轻人是很正能量和阳光的,他们在B站学习,是多元化的、想象力很丰富。并且每个领域都有专业的UP主,有独到的建树,这是在B站的文化群体里才会有的。做完晚会,我自己也越来越喜欢B站。
根据数据发现,在B站上,日漫、国风等都是用户喜爱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发现《钢铁洪流进行曲》出来之后,很多用户在B站上做态度表达,同时还发现,《亮剑》的鬼畜很多,《亮剑》文化在B站上是独有的。考虑到年轻人这种有新意的爱国表达,我们把《亮剑》和《钢铁洪流进行曲》融合到了一起。
B站也会及时给到反馈信息。比如,《我为歌狂》这个动漫在B站人心目中是什么样的分量。还有《哪吒之魔童降世》本身就是一个爆款的动画片,因此这个节目受众面更广,可以满足所有人的情怀点。
张蔷的disco表演,我们当时觉得可能会是四十岁左右的观众感兴趣,希望把这样的节目也放进来满足这部分人群的喜好。
另外,吴亦凡的《大碗宽面》在B站上的鬼畜视频很多,我们也搜集了很多相关视频。暂且不考虑艺人的流量,它在B站的文化圈层里也是有土壤的。
数据在受众喜欢的方向和类型做了很强的梳理。我们在数据里选择共性更大的节目,并且也要让节目可以满足不同人群喜欢的观赏点。
除此之外,UP主的出演也是我们跟B站共同探讨的。这是B站的晚会,一定要有UP主的演出。但是,也要保持体量,注重节目的差异性。比如,第一部分日漫回归音乐本体,交响乐团配合UP主演出。第二部分,在舞台包装上我们制作了新国风的概念。
记者:你在节目编排方面还有哪些考量?
宫鹏:最开始想到,交响乐在晚会上还没有呈现过,很有新意。《权力的游戏》、《哈利波特》等影视的主题曲,其实都是强交响乐属性的。
但是另一方面,交响乐比较高雅,我们想着让它落地,将流行音乐与之相融合,在符合音乐属性的前提下做一些改编。比如,GAI的音乐,本身是有programme(程式)的,我们就会和他沟通,通过与交响乐相融合,改变以往的风格,使之更燃。
节目编排方面,我们用数据分析用户具体喜欢看什么内容,然后再用晚会的章法去编排、重新梳理,包括整套晚会的情绪起伏和叙事逻辑等。
实际上,以往的晚会,导演组的思想太强了,有明显的导演属性和符号性在里面。而在这台晚会里,导演变成了规划者,对B站文化做一个梳理。
具体选歌上,比如B站提供给我们首热门日漫的歌曲。我们就在办公室做测试,放出来给团队的年轻人听,看看他们听着哪首歌就嗨起来了,其实开始我都不知道《Déjàvu》。歌就是这样进50,50进30等等选出来的。
至于破次元壁,刚开始出现次元概念的时候,是属于一个强属性的划分。但现在有了破次元壁的概念,其实整体的包容性提高了,大家都在去接受不一样的事物。无论几次元,好的东西大家都会喜欢。
记者:晚会播出后,方锦龙的节目受到追捧,观众纷纷在弹幕上留言“来补课了”。
宫鹏:像方锦龙大师的《韵界》和《钢铁洪流进行曲》的走红,是我意料之外的。
当时剪辑的时候,导演组内部也有分歧,有导演认为《韵界》这个节目有点太长了。根据数据分析,我认为方老师是B站用户喜欢的“神人”。虽然我很坚持保留这两个节目,但同时也有些担心年轻人到底会不会喜欢。不过没想到它会是个爆款。
之前提到,B站晚会以交响音乐会出发。我们有交响乐团,有电声乐团,方老师又是国乐大师,起初想做东西方乐器的碰撞。
后来我们实际策划的时候,发现方老师会的乐器太多了,想到可以以乐器的差异化来配合剧情。当时导演组和方老师、赵兆老师用了一下午的时间去盘点,选音乐、对乐器。导演组认为,如果节目的专业性很强,缺少娱乐性的话,大家接受起来会有点门槛。方老师现场演绎了一段指弹嘴,我们觉得挺好玩的。
所以,我们最后所设计的是让这11分钟的节目分成三个篇章,分别强调琵琶的音乐属性、丰富表演形式、以及跨界合作,这样不枯燥,更有可看性。
实际上,整个晚会都在分析交响乐到底有什么玩法。我们根据数据分析定了《中国军魂》和《钢铁洪流进行曲》之后,发现它们也有很强的交响乐属性。
我之前就看过军星爱乐合唱团的演出,知道他们当过兵,又有过相关演出。他们一般是不做商业化晚会的,所以当时我们去邀请的时候,以军人情怀打动了他们。
排练的时候有交响乐团,也有专业老师指导,是一件被认真对待的事情。演出完,退伍老兵们感到很开心:“我们也会被年轻人热议,表演也会被点赞。”
记者:晚会的舞美设计也被点赞,你是如何打造晚会的视听效果的?
宫鹏:不能说这台晚会的舞美是最好的,每个晚会都有自己的属性和特点。只是B站晚会的空间布局与舞美规划,符合节目的设定,支撑节目的表演。
我们前后改了五版舞美设计。往往是,舞美出了一半去看节目,节目出来了以后我们再改舞美,舞美需要为每个节目而量身定制。
如何把交响乐和表演相结合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也就是听觉和视觉的感官结合。
具体而言,体现在整个舞台的分配上,哪块给交响乐曲,哪块给舞美区。每个节目的视觉呈现都是定制化。比如,这个节目用火、瀑布还是冷烟火,有些节目完全是留白的,有些则是带动气氛的,这些都需要平衡。洛天依是虚拟偶像,不过之前我也合作过,这方面的技术成熟,前期策划精准,所以现场执行起来也比较顺利。
记者:这台晚会是怎么实现满足屏幕前的观众的?
宫鹏:确实,这个晚会主要是做给屏幕前的观众看的。第一版剪辑按照传统的晚会剪辑,导致交响乐和节目没有关联性,只是起到了伴奏的作用。
修改的时候,重新考虑了这个晚会的诉求——让屏幕前的观众看懂,看得舒服,这样才能感同身受。
在镜头方面也有所取舍,比如,《海德薇变奏曲》的落幅一定要在理查德克莱德曼和城堡的关系上。镜头的规划和设计都要以播出为参考来规划。
至于弹幕的设计,早先也有预想过。比如,张蔷和方锦龙的演出,策划的时候我们也测试了现场团队成员的反应,他们可能不知道这个人是谁,但有听过他/她的音乐。我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希望大家看完节目以后都能去搜索。
记者:你如何看待B站跨年晚会“火”了?
宫鹏:说实话,B站跨年晚会到底是不是真的很“火”我不是很确定。
但是,“出圈”是B站当时提到的需求,他们希望这个晚会不只是做给圈内文化的人看,不希望单纯复刻圈层内已有的UP主晚会、拜年祭等模式,而是希望让更多的人看到一个不一样的晚会。
所以,有些节目虽然通过数据分析所得,但也不单纯属于某个圈层,而是考虑到不同群像、不同人的需求。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B站跨年晚会被赞打破“次元壁”,音乐风格也突出,独家专访方锦龙
元旦刚过,各地的跨年晚会相继落幕,琵琶演奏家方锦龙又在网上火了。他在bilibili视频网站(网友昵称B站)举办的的跨年晚会上演奏的国乐跨界串烧在网上持续发酵,“壮哉我大国乐”“鸡皮疙瘩掉一地”“老爷子太厉害了”等网友评论不断。昨天,方锦龙接受了记者的独家专访,讲述了他演出这个节目的创意和幕后故事。
“老爷子”用国乐演奏引燃弹幕
方锦龙是一位“网红”琵琶演奏家,此前他悠闲弹奏《琵琶语》的视频给网友们留下深刻印象,随后网友们又发现,他能演奏琵琶、笛、箫、二胡、骨笛等上百种乐器。这次参加B站的跨年晚会,他和当晚演出总监赵兆指挥的管弦乐团合作了一个十分多钟的节目,再一次燃爆网络。
“侠客之风”+“咖喱味”
在节目中,他一口气弹奏了琵琶、高音琵琶、尺八、冲绳三味线等多种乐器,甚至还拿出一个像“锯”的一样的琴,左手拿着“锯”,右手像拿着二胡弓子一样演奏。“那是锯琴,它来源于几百年前意大利的伐木工人。”方锦龙介绍,B站邀请他登台这场晚会时,他知道B站的受众都是年轻人,就想把古今中外的乐器向观众展示。
拿着古今中外的乐器,方锦龙和乐团演奏曲目都很跨界。《沧海一声笑》《男儿当自强》两首歌曲和中国古曲《将军令》“嫁接”在一起,经过全新的编曲,来自不同曲目的旋律仿佛一问一答。演奏到高潮,方锦龙疯狂扫弦,舞台上有电吉他迎合,气势恢宏又毫不违和。“琵琶本身就是有侠客之风的乐器,侠肝义胆是中国的民族精神,它和国乐的传统精神是一致的,看得出来网友们也都很喜欢。”方锦龙有些得意。
让网友们更惊讶的是,这个节目的表演是带剧情的。当美国乡村民谣《哦,苏珊娜》的旋律在乐队中响起,方锦龙就在手边的多件乐器中反复挑选,仿佛没一件乐器趁手,他干脆不演奏任何乐器,而是用手在自己脸上“波儿”“波儿”地弹出声音,每一声的音高都不同。而当指挥说要演奏印度的乐器,方锦龙说:“印度的?那得有咖喱味,我来给你试试这个乐器,你看是不是有咖喱味。”说着,他用艾斯拉吉、西塔尔琴这两种乐器演奏起来,随后一大片弹幕飘过,几乎都写着:“果然有咖喱味!”
音乐的“乐”=快乐的“乐”
“这是我故意这么设计的,我演奏乐器光演不行,还得说,这是我的‘方式脱口秀’。”方锦龙说,节目在策划阶段,他就想在其中加一点“小品”的表演成分,“从头到尾地演,观众会疲惫,不知道我们在弹什么,那我就轻松地讲出来,这样观众既能了解很多知识,还会觉得有趣。”
“一定要好玩”是方锦龙从事音乐一向秉持的原则,这是他深受观众喜爱的原因。对此他有自己的思考:“我们的音乐已经走出国门,但还未必走进国人的心里。”方锦龙说,我们有那么多大师级别的演奏家,在国际上打出中国的名号,给中国争光。“但是在不少人心里,很多音乐还停留在殿堂上,国人觉得它高雅,但可能不觉得这些音乐能走进生活。”方锦龙偏偏用传统乐器演奏时尚的歌曲,甚至把自己当“人型乐器”,在自己脸上弹出旋律,就是为了让大家觉得,“音乐的‘乐’和快乐的‘乐’其实是一回事”。
不过,用古典音乐或国乐演奏流行歌曲,一直被部分业内人士认为太简单、太俗,甚至有些“掉价”,但方锦龙不这么认为。“不要用这种观念看待老百姓,这是老百姓喜欢的东西,尤其受年轻人喜欢,如果国乐永远曲高和寡,最后肯定就没有人传承了。”方锦龙常常感慨,他自己从事音乐已经42年,但出名是在近十年。“前30年我也做传统的协奏曲、组曲,这很重要,帮我打下了基础,但近十年我开始跨界,这才走了出来。”
也就是在近十年中,他发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其实深爱着国乐,每次看到国乐的跨界演出都非常兴奋,被传统乐器的表现力折服。他这个被网友们称为“老爷子”的人,也渐渐熟悉了年轻人在弹幕上的习惯用语:“收下我的膝盖!”“这段演出,血书建议上春晚。”感受到观众的喜爱,方锦龙也跟着兴奋起来:“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中国长大的年轻人就有喜欢国乐的基础,国乐的市场很大,但是需要开发。我们就是要找准年轻人喜欢什么,把他们吸引过来!”
怎样的晚会最能戳中年轻人的心
每逢跨年夜,各大平台都会推出自己的晚会,今年视频网站bilibili(B站)的跨年晚会却最为年轻人津津乐道,至今热度未消。除了方锦龙的登台演出,还有《权力的游戏》主题曲、《哈利波特》主题曲、《钢铁洪流进行曲》等多个亮点,戳中了年轻人的心。
从演出阵容看,从主流文娱市场当红的五月天、吴亦凡、邓紫棋、周笔畅等艺人,到“不那么流行”的艺术界代表音乐家理查德·克莱德曼、国乐演奏家方锦龙,再到垂直圈层钟爱的动漫游戏经典IP、虚拟偶像,B站晚会的内容十分多元。国乐大师方锦龙与洛天依跨次元合作的梦幻舞台《茉莉花》,新老音乐人把复古浪潮、主流流行音乐、中西文化、不同代际和圈层文化融合在了一起,被赞打破了“次元壁”。
音乐风格突出也是B站晚会的亮点,可以用“看得见的交响乐”来形容。无论是《哪吒》《去流浪》这样由人气歌手演绎的流行金曲,还是《镇魂街》《我为歌狂》中的动漫经典曲目,全部进行了交响化改编。更让年轻人激动的是,他们钟爱的《火影忍者》等动漫、《魔兽世界》等游戏、《权力的游戏》《哈利波特》等影视作品,也都被改编成了气势恢宏的交响乐片段,“见缝插针”地安排在不同的节目中。每次这些熟悉的旋律出现,弹幕中都是一篇狂欢。
晚会也并非没有主流文化内容,而是也用二次元的手法表现。晚会中,著名演员张光北和退伍军人一同演绎了一首今年国庆阅兵的配乐《钢铁洪流进行曲》。张光北是B站网友最熟悉的形象之一,他出演的《三国演义》和《亮剑》的片段,被B站网友制作成多种版本的“鬼畜”视频,深受年轻人喜爱。《钢铁洪流进行曲》也因为曲调太“燃”,被B站用户用不同乐器自发改编成多个版本。晚会上,张光北和《钢铁洪流进行曲》的“合体”,让年轻人激动不已。
弹幕文化也助推了B站晚会的再传播。年轻人看B站晚会,会以弹幕的形式发布自己的评论和感受,增强了观众的互动性。《火影忍者》等动漫音乐出现,弹幕里一片“童年回忆”,引发共鸣;朱广权等“段子手”主持时,网友们则发弹幕“接下茬儿”,弹幕中就出现了更多新的段子。看回放的网友除了被晚会内容戳中,也被弹幕中的“段子手”戳中,也就吸引了观众的反复点击和多次传播。
来源:综合澎湃新闻、网友评论、北京晚报
流程编辑:tf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