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
胡雪菲王一珺夏艺菡冼芷卉周旦烨
图片
周围子胡雪菲张司钰周旦烨
排版
闻晓菲
引言:
“Bethedifference”(成为不同),斯特灵大学这条短小精悍的校训被显眼地张贴在校园里的每一个地方,鼓励着大家勇于探索人生的各种可能性。斯特灵大学建校的历史只51年,是全英最年轻的大学之一。相较剑桥、牛津这样的百年老校,它更像一个朝气蓬勃的年轻人,渴望着改变,也渴望改变它的学生们。
年9月9日中午12时,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级传媒实验班全体同学抵达了位于英国北部苏格兰的斯特灵大学,开始了新的访学之旅。全班17名同学同赴海外访学,是传媒实验班的特色项目之一。相较上一届肯塔基大学的热情洋溢,斯特灵,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以安宁静谧的氛围迎接着我们的到来。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同学们将在这里学习《新闻写作》(WritingforJournalism)《杂志写作》(MagazineJournalism)《新闻学研究》(JournalismStudies)《解读电影和电视》(ReadingFilmsandJournalism)《大众媒体研究方法》(MassMediaResearchMethods)《媒体研究和产业》(MediaStudiesandIndustries)等课程,同时参观苏格兰BBC总部等媒体机构,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来了解更多西方传播的理论与现状。
转眼间一周已经过去,对于在英国的生活,同学们都有不同的体会。
古老与温馨:一城多面
初来乍到,斯特灵这座城市就给我们一种古老却温馨的感觉。说到古老,在15世纪被入侵的英格兰军队攻陷而迁都前,这里一度是古苏格兰王国的政治和工商业中心,因此古苏格兰王国最早的皇宫斯特灵城堡就坐落于此。除此之外,斯特灵地标性的建筑当属位于城市东南角的华莱士纪念碑——苏格兰起义领袖威廉·华莱士因电影《勇敢的心》而闻名。从我们的宿舍窗口远眺,就能看见屹立在山巅的碑身。
(斯特灵大学校景)
说到温馨,则表现在斯特灵生活的方方面面。英国的便士种类繁多且形状相似,在长长的队伍前寻找零钱时,店员一句“takeiteasy”(放轻松)总会让人不再急躁;这里的巴士也丝毫不拥挤,每个上下车的乘客都会与司机互相道安;而每当我们遇到麻烦或迷路时,总会有当地居民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忙,甚至好心将我们送到几公里外的目的地,这些奇妙的体验都给了我们巨大的惊喜与更大的好奇。
(斯特灵城)
此外,由于与其西南部的格拉斯哥和东南部的爱丁堡均十分临近,这里的交通十分便捷,从学校乘巴士约二十分钟就能到达市中心的火车站,乘火车去往附近的各大城市。
现代与古朴,温馨与静谧,矛盾而又统一的各方在斯特灵城交织,绘制出独特的斯特灵风景。
欢迎仪式:“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
到达斯特灵的第二天,我们便从艺术人文学院媒介传播与人文系老师们为我们举办的欢迎仪式中,体会到了斯特灵大学轻松而热切的文化学术氛围。
媒介传播与人文学系的系主任AdrianHadland在致辞中欢迎老师和同学们的到来,同时表示,这是他们首次尝试这样的项目,希望能在项目中与同学们共同进步。
(系主任AdrianHadland致欢迎辞)
在致辞之后,我们收到了斯特灵给我们的第一份“惊喜”——即兴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中,被同学们提及最多的就是英国“与众不同”的天气。确实,这里九月中旬就已如南京深秋,时常狂风大作、忽晴忽雨,让不少同学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这里与家乡的不同。
(同学们在自我介绍)
个人发言环节在轻松的音乐中结束。同学们走出座位,一边品尝会议室中为大家准备好的茶水和点心,一边和老师们交流。
在这里,老师们和大家从杂志新闻聊到苏格兰威士忌,从个人经历聊到同学们的未来规划。当然,还会在我们聊到自己在国内喜欢的老师时,开玩笑说“Iwillreplacehim!”(“我会取代他”)
(“扬言”要“replacehim”的项目统筹人DamyanKachulski老师)
从头到尾,同学们都在这场欢迎仪式中,体会并享受着中英文化、国内外学术氛围的差异。正如李晓愚老师在讲话中引用的罗素的一句话:“参差多态乃是幸福本源。”相信我们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从差异中体会在英国学习与生活的乐趣,在体味差异的同时“makeeachdaycount”(让每一天都有意义),在多样性中发掘自身的潜力。
社团活动:寻找大学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幸运的是,李晓愚老师提到的多样性,我们很快便深有体会。我们到达斯特灵大学的第一周正值社团招新之际。因此,图书馆前的一片并不宽敞的空地早已被大大小小的社团摊位填满,络绎不绝的学生们在这里寻找着兴趣的归所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怀着好奇与探索的心情,我们也走近了这里,寻觅大学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斯特灵大学的学生社团风格鲜明,有学术类社团如EconomicSociety(经济社团),志愿类社团如VolunteerSociety(志愿者社团),更有大量的兴趣类社团。与社团招新同时进行的,还有SportsUnion(运动联合会)的招新。斯特灵大学重视体育,它是英国奥委会官方指定的国家运动员训练中心之一,拥有全英国大学里数一数二、苏格兰第一的顶级体育设施。如此氛围之下,体育社团的开展自然是如火如荼。
在网球馆内,体育社团围成了一个大圈,圆圈的中心,是正在打网球和蹦床的同学。柔软的蹦床,高难度的空中两圈半转体,我们被在蹦床上表演的女生深深折服。这项在国内校园并不常见的运动让同学们跃跃欲试。在她的鼓励下,不少同学都踏上蹦床,亲自感受这项运动的魅力。
除蹦床外,还有攀岩社,皮艇社,射箭社……丰富多彩的体育社团也为大学生活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到课外活动,当然少不了有趣的舞会。
在这个国际学生超过20%的校园里,大家语言不同,文化差异,习惯迥然。要让这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欢聚一堂,相互social(社交)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音乐和舞蹈没有国界,开学第一天,一场别开生面的Freshers’Ceilidh(新生同乐会)让大家抛却了初识的羞涩,关系迅速破冰。
(在吧台边social的同学们)
Freshers’Ceilidh是每年斯特灵大学迎新的保留活动。Ceilidh是一项苏格兰传统的社交聚会,大家在现场乐队的演奏下跳着欢快的舞蹈。
我们自然是不会跳的,只好老老实实地跟着主持人的讲解学习,不时偷师旁边身穿著名苏格兰格子裙的男生,却总会在慌乱中踩到无辜的舞伴。一曲终了,动作没学到几个,脚上却多了几个黑乎乎的脚印。
左一步,右一步,拍拍手,踢踢脚,勾勾手,转一圈……苏格兰的舞蹈动作简单利落,没有那么多华丽的转身和优美的旋转,追求的是所有参加者的“同乐”。舞台上,吉他小提琴弹奏着轻快的舞曲;舞池旁的台阶上,跃跃欲试的人们正在等着下一乐章的到来;吧台边,年轻人们画着苏格兰旗,喝着啤酒可乐,正愉快地交谈。旋转之间,仿佛置身简·奥斯汀笔下的乡村舞会,就是不知道人群之中是否会有那个傲慢的达西先生。
校园生活:慵懒与严谨
丰富的校园活动固然多姿多彩、充满活力,但也许是受斯特灵城缓慢闲适生活节奏的影响,处在校园中,依然时刻能感受那股英式慵懒风情。
即使飒飒寒风中毫无预兆的阵雨说下就下,校园里的师生也总是不紧不慢,毫不在意的继续前行,方寸之间自有从容。古朴的城堡,鲜嫩的草地,戏水的天鹅……在每一个不经意的角落中,都能找到令人缱绻的美景。
校园一隅
“乌鸦”,在中国文化中的寓意并不吉祥。但在这所我们生活的校园里,乌鸦随处可见。它们并不怕生,乌黑的身体点缀着圆小碧蓝的眼睛,伶俐可爱。而有趣的是,在乌鸦成群栖息的大草坪另一边,还有通体雪白的鸽子。它们交相辉映,也是一首安宁平和的乐章。
乌鸦与白鸽
我们住的这幢宿舍叫“BeechCourt”,因楼边茂盛的榉木而得名。门前是一片湖泊,常有成群的天鹅从湖面优雅划过。每日清晨,凉风从榉木林吹进窗台,透着独一无二的英式慵懒。
(BeechCourt的样板房)
“BeechCourt”里每十个单人间组成一个小套间,配有公共厨房和客厅。向英国高物价势力低头的我们选择“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每到饭点,我们兴致勃勃地在厨房创造属于自己的美食。只可惜英国的电炉与英国人一样“慢热”,一开始可让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同学们自己做的食物)
闲适生活中也免不了会有着急慌乱的时候。为了安全,宿舍内每个房间都有灵敏的烟雾报警器,一旦有一个厨房“overcooked”(烤焦了),整幢楼都会警报大作,这时所有人都必须下楼到楼前的空草地集合。
我们到学校的第二个夜晚便体验到了这种“惊心动魄”。警报刚响时,我们先是被突如其来的巨大警报声吓了一跳,然后“一脸懵逼”地跟着人流下楼,胖乎乎的保安举着手电筒敏捷地在人群里穿梭。
外国同学Lily告诉我们,这次警报只是一次演习,是为了同学们的安全而准备的。但这里烟雾警报器报警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凌晨4点还会响,所以一定要时刻准备一件外套在床边,随时准备下楼。
演习完毕,在楼下吹了十多分钟冷风的学生们开始散去,片刻之间草地又恢复往日的宁静,隐入黑暗。
慵懒,冷静,严谨,无论哪一种模样,都是斯特灵生活的一部分。
Inmethetigersniffstherose.(心有猛虎,细嗅蔷薇)
我们怀抱憧憬与理想而来,期待在不一样的土壤中汲取营养,在新的环境中体会不一样的生活。来到英国的第一周结束了,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彷徨、不安正在慢慢离去,取而代之的是对未来生活的向往。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又将创造什么样的故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36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