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锄头种地,放下锄头制琴”
在山东省昌乐县鄌郚镇是普遍现象
乐器产业全链条从业人员超人
占全镇总人数的7%
其中农民占了绝大多数
农家小院屡屡接下国际乐器大单
产品销往日韩、欧美、澳大利亚等
30多个国家和地区
……
鄌郚镇生产的电吉他。来源:昌乐县委宣传部近日
鄌郚镇正式发布了
“鄌郚吉他”区域公用品牌
鄌郚是昌乐县特色产业强镇
共有乐器生产及配套企业家
年产以吉他为主的各类乐器成品余万把
乐器配件余万套
主营业务收入超10亿元
我们不妨来看看“一把吉他带火一个小镇”的故事是如何书写?
鄌郚镇中心道路上的吉他造型雕塑。来源:昌乐县委宣传部传承50载,一项手工技艺历久弥新
制作一把吉他
有八大工序
每个大工序则有二三十道小工序一件吉他成品需要80%的手工
因此,这一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就在于有足够多的手工艺人作为一个鲁中小镇
一不是原材料产地
二无前沿销售渠道
这一技艺缘何在鄌郚传承并发展?昌乐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们在制造电吉他。新华社记者张力元摄时间线回拨到年来自青岛的知青
在鄌郚公社创办了
第一家民族乐器厂
鄌郚乐器产业犹如一颗神奇的“魔豆”
从一家集体企业破土而出
20世纪90年代山东缪斯乐器有限公司落户小镇正式站到市场经济大潮的风口之上
昌乐昌韵达乐器有限公司的工人在制造吉他。新华社记者张力元摄为学手艺
鄌郚乐器厂先后派4批近30人去韩国学习吉他制造技术
越来越多的鄌郚农民
开始学会了吉他的相关工艺之后
两家企业的技术骨干、营销骨干
纷纷出走、自立山头
一时间,小型乐器企业在鄌郚迅速开枝散叶
一路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手艺成饭碗,一把吉他融入振兴大潮
有着27年制琴生涯的秦继铎
曾是一家知名曼陀铃品牌生产商的资深员工
在外多年的他
听说家乡在推动乐器产业转型升级
他便毅然返乡
创办了五度音工作室
建起了高端吉他定制工坊迪生乐器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迪在自弹自唱,他的身后就是前几天刚搭建好的演出舞台。新华社记者张力元摄
类似秦继铎这样的乡村手艺人
在鄌郚还有很多
“一把吉他”融入振兴大潮
除了带动农民就业
“鄌郚吉他”还为乡村增添了别样色彩
设立手造工作室组织乐器企业人才开展志愿服务
免费教镇上的农民学技艺
教孩子弹吉他
吉他正在全方位融入农民文化生活
倡树美德健康生活方式
乘“手造”东风
鄌郚着力打造“吉他小镇”
今年3月
山东明确提出推动“山东手造”
按照产业化、国际化、数字化的要求
鄌郚推出了自己的“吉他小镇”建设计划强化乐器全链条产业招商引资
打造“吉他小镇”文化IP
从加工贴牌向自主品牌转型
从B2B向B2C转型
发展跨境电商、开展跨境贸易
鄌郚做强乐器产业的步伐
已然铿锵连接历史与未来
“鄌郚吉他”乘着此股东风
再次踏上新征途
作者:孙欢欢陈海洲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吕兵兵
原标题:一把吉他“弹”出十个亿——看山东昌乐县鄌郚镇如何做大乐器产业监制:梁冰清编辑:倪杨金子点击订阅《农民日报》!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73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