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揭示了教学应当是双向奔赴以及双赢的局面,而不是老师单向地传递和输出。那么,自学可不可以呢?当然!比如耳熟能详的“费曼学习法”。
毕业后,我每年都会学些什么,比方说心理学、编程、钢琴等等,目的不在于丰富生活,而是想要感受“老师”和“学生”——教学中的重要互动角色的心理感受。这样一来,我就不容易忘记在学习时的困惑感,也就能在扮演老师时更加感同身受,提前预知和预判学生的反应和感受。不然,会理解不了学生的困惑。
因为,很多时候在我们眼中,“那都不是事儿”——我们掌握的知识对于自己来说是没有难度的。但对于学生来说,就是别样的世界——全是问号。所以,理解学生,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和重点。
说一下我毕业后的两次“学生”体验。
第一次,跟音乐有关。起初,我是想去学吉他,但就在我缴费之前,我请教了个问题,真不是有意刁难人家。估计也和我的问题提得质量不高有关系,老师也愣是没听懂我想问什么。
我曾一度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或者说我提的根本就不是个问题。直到我去上钢琴体验课,怯怯地将这个问题再次拎出来。这位老师竟秒懂,并且三言两语就解开了我一直以来的困惑。
这个经历让我意识到:1、作为老师,很多时候不是学生提的问题有多难,但却有可能是正确理解问题,难;2、作为学生,提问的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回答的走向。
再说第二次经历,就最近准备考翻译证,于是报了个班。
且不说老师的风格生动活泼,更重要的是我的“任督二脉”又被打通了!上一次是逻辑英语的钟叔,这次是宽哥。
但这“任督二脉”是怎么被打通的呢?因为我在看视频之前,抄写了15篇新闻,抄完了之后还自己捋了好几遍。而且,只要捋得不顺,我就去找班班(班长)。
班班特别尽职尽责,我也非常地“锲而不舍”。直到昨天,班班的回答中提到了老师的知识点,我决定要赶紧好好地去看课程视频。
今天一看,哎呀妈呀,大腿一拍!得劲!
那么在这次体验中,我的收获是:学习必须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首先,主动吸收(输入),然后积极思考琢磨(消化),最后用自己的语言文字进行概括(输出)。能够完成这三步,学习效果,往低了说,至少三倍;往高了说,起码立方。
如果,在今天看语法视频之前没有预热和铺垫,那么,我的体验感肯定会打折扣。人类的悲欢也许不相通,但是知识是相通的,尤其是底层逻辑。
所以,我今天听的时候,马上就联想到当时遇到的问题,一下子就被打通了!
但是,在一些学生身上看到的“主观能动性”又在提醒着我要警惕:不要主观过了头。
比方说“道理我都懂,可就是做不到!”就属于“主观”过了头以至于“不能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