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乐器学会高校美育课程之琵琶
近年来,美育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多部门连续发文。年4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号)。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在此背景下,自年,北京外国语大学与北京乐器学会充分发挥双方优势,携手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开设高校美育之器乐普及通选课程。年以来,双方合作开设琵琶、二胡、古筝、古琴、箜篌等十余类器乐课程。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双方逐步摸索出了一套针对大规模高校美育普及教育的教学和管理方式,本周为大家介绍高校美育之器乐普及通选课之琵琶课的教学情况,让大家了解我们一年来高校美育的工作,也为后续其他高校逐步开展音乐类美育教育提供借鉴和参考。
高校美育之器乐普及通选课程的具体实施是由北京外国语大学艺术研究院和北京乐器学会教育信息中心共同负责;北京乐器学会教育信息中心负责教师委派、教材、教务管理等方面工作,由于面对的对象是大规模(每学期选课约有-多人)成人(年满18岁)零基础器乐学习,每学期课程开始之前,北京乐器学会教育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会对所有选课学生,进行器乐普及课程相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以秋季学期高校美育器乐普及课开课初期学生问调查结果为例:
1.从整体情况看,约有60%的学生为器乐学习零基础;40%有过器乐学习经历的同学主要是学习钢琴、电子琴、小提琴等西洋乐器或吉他、葫芦丝等简单易上手的乐器(图1);学习时长主要集中在1-2年,还有部分是1-2个月的短期接触,大部分缺乏乐理基础。极少数同学有过长期学习经历(5-10年)并参加过社会艺术考级。由于琵琶被誉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首座”,有着变化丰富的音色和手形组合,是民族乐器学习中学习难度较大的乐器门类。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年秋季学期开设的两个琵琶班中,约有63%曾有过器乐学习经历,与选择其他同学相比,有器乐学习经历占比最高(图2)。
图1:学习乐器经历关键词
图2:器乐学习占比数据
2.影视媒体成为大部分学生了解琵琶这门乐器的主要渠道,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最为期待的是通过学习掌握琵琶演奏技巧(89.47%)、名家演奏会观摩(78.95%)、及演奏名家讲座(57.89%)和乐器制作讲座或工作坊参观(52.63%)(图3)。
图3:学生期待学习内容占比
3.学生喜欢并想要学习弹奏的乐曲类型不尽相同,琵琶1班更偏好于流行乐曲。如青花瓷、权御天下等。琵琶2班的同学倾向于传统琵琶名曲等(图4)。
图4:琵琶1、2班喜欢乐曲统计
根据以上学生的问卷反馈情况,学会组织器乐普及通选课程教学组全体成员开展教学研讨会,教学研讨会最终会制定出各班学期课程教学计划与教学曲目安排等,并提前做好期末汇报演出的节目准备工作。其中,针对琵琶课程两个班学生的基本情况,任课老师结合两个班学生喜欢曲目的不同制定出适合各班的16周学期课程安排。16周的学期课程设置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琵琶相关历史文化的介绍。第二阶段是琵琶双手配合入门演奏基础同时会穿插部分乐理知识以弥补零基础同学的不足。这个阶段主要是掌握琵琶基本的演奏技法并能做到双手初步配合弹奏音乐。第三阶段是按琵琶重奏乐曲学习与实践排练。这个阶段会带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琵琶多声部重奏乐曲并进行分组合奏排练。目的在于丰富学生的音乐认知,让同学们感受琵琶多声部音乐魅力的同时快乐的“玩儿”音乐,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能够更深层次的欣赏音乐的美妙。
通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探索,我们认为高校美育的琵琶普及课程与少儿琵琶学习是有很大区别的。首先面对的学生群体是一批具备较强理解、学习能力的大学生。虽然他们已经不再处于传统意义上学习音乐的最佳年龄段,但多年形成的良好语言学习习惯和对于事物的分析、理解能力使他们对于器乐学习进步极为迅速,教学的进度、内容、目标与常规的少儿琵琶学习均有较大差异。另一方面,由于学生过去的背景和学习经历差异较大,同一班级水平差异较大,任课老师会进行细致的分层分组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相匹配的教学指导。
走进两个琵琶班的课堂,可以感受到学生们的认真与满满的求知欲。虽然目前课程只进行了短短四周,大部分同学都还处在琵琶双手配合的入门学习中,但是大家的乐曲分声部练习听着还真不错。在这里也期待他们期末汇报带来精彩的演出!
通过短短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希望不仅仅是教会同学们掌握一门乐器的演奏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器乐学习再掌握一门“无国界的语言”——音乐,增加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让身处“外交官的摇篮”中的同学们了解乐器背后祖国灿烂悠久的文化,增添民族自豪感,未来在奔赴对外交往的各个岗位时,真正成为我国优秀音乐文化的载体和传播者。另一方面,年底,北京市颁布了《关于推动北京音乐产业繁荣发展的实施意见》。该意见指出,未来要将北京建设成为国际音乐之都和华语音乐的全球中心。而北京外国语大学和北京乐器学会合作的高校美育课程在北外大学生中栽下了一颗音乐的种子,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形成了广泛的音乐爱好者群体,为将北京建设为“国际音乐之都”和“全球华语音乐中心”孕育了坚实的受众基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3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