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介绍 >> 正文 >> 正文

一种新型教学法在小学蔓延,孩子默默承

来源:吉他 时间:2023/4/25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要多少钱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zyyq/150901/4689217.html

朋友在读书群发了一则视频,还义愤填膺地附上了一大段文字,我正惊诧这是一条怎样的视频?

朋友留言说别被她的观点误导了,建议我看完再说。

原来,这是一则小学课上,老师带孩子吟诵诗经《凯风》的视频,老师起调,孩子跟着唱。

不知道为什么?一则课堂教学视频我听出了“下雨天”沉闷的感觉,我感觉胸口被压得无法呼吸,我跟朋友说,把诗经吟诵成这样,孩子也太难了吧?

此时,有另一位朋友也发表了看法,称这段视频看的人太压抑了,说得夸张点,有一种“出殡”的感觉。

朋友们表示,要是自己是家长,肯定要找这个老师谈谈,给孩子教的这是什么玩意儿!

为什么我们三个人对一则课堂吟诵的视频有如此相同的感受呢?

这话还得从“什么是吟诵”来说起。

自学传统文化这几年,听到圈内人经常奉一位专家学者为“神明”。

他不是别人,正是首都师范大学的徐健顺老师。

徐健顺是国内吟诵界的一面“大旗”,他师从裴斐先生,曾采录过上百位老先生(还去日本、韩国等地进行过采录),对“吟诵”这一失传的传统教学法进行了补救和梳理,从而形成独特的教学法,他提出:“吟诵是汉诗文传统唯一的诵读方式”。

曾在网上听过有两名初中生吟唱李白的《将进酒》,后来,查了资料才知道,原来,为这两名初中生编排吟诵《将进酒》的老师朱畅思,正是徐健顺培养出来的青年吟诵教学名师。

熟悉吟诵的人,对徐老师和朱老师都不陌生。

徐健老师在传统文化复兴之路上的孜孜不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敬佩,如今,他成立了自己的团队,在吟诵推广、人才培养上也是花了很大的力气。

为此,他推出了很多线上、线下课,听徐健顺老师对传统文化的解读,你对国学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比如他谈到孔子时说:“孔子是他那个时代的美男子,吃饭讲究,穿衣讲究。”

徐老师对孔子的概括是不是跟很多人脑海中那位杏坛教学的名师孔子不一样呢?

我想只有深入读过《论语》,对传统文化有深刻领悟的人才会有这么精到的见解。

而徐健顺老师教授的吟诵课程,我也在网络上做过一些了解。

在我看来,吟诵是一种吐气发声法,是古人“背书”的一种方法,学生通过唱读的方式将古诗文吟诵出来,自有其妙处在其中。

可是,吟诵是古代读书人的一种学习方法,作为现代人来说,要如何传承和发扬光大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上文提到的朱畅思老师,他用吉他给学生伴奏,他讲授的吟诵课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和欢迎。

就连我看了视频,也忍不住想拜这样的人为师,古诗文“吟诵”,真的是太酷太飒了!

但是,像文章开头提到的那位老师给孩子教的《凯风》,我只能报以“呵呵”的尴尬表情了。

虽然无缘亲证徐老师的吟诵魅力,但是,我曾通过网络听过徐健顺老师的多条吟诵视频。

他的吟诵声音洪亮,给人一种“正大光明”的感觉,说得通俗点,就是听了这样的古代读书法,你不知不觉的就想成为一位“坦荡荡”的君子。

我想,这正是“吟诵”能够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魅力所在。

而普通人学习吟诵,如果仅仅是出于个人兴趣,自己唱一唱也很好,据说经常吟诵,练习吐纳,人的气色都会好很多。

但是,如果说一名语文老师要在课堂上给学生教“吟诵”,那我觉得,还是必须得要有两把刷子才行。

我觉得至少得符合这么几条标准:古汉语文学专业毕业或者是在教学生涯中对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理解;有一定的发声或者乐理基础、最好能懂一门乐器;再就是能够在徐健顺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吟诵”理论和实践的一些精髓,确保在给孩子教的时候,不乱教、不走样。

这最后一条,至关重要!

如今,徐健顺老师的“吟诵教学”在一些学校已经“开花结果”,一种新型“读书法”在小学蔓延,越来越多的孩子从这种传统的“读书法”中受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随之高涨。

但是,令人担忧的是,师资力量参差不齐,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因为老师“吟诵”水平的不同而令一些学生对“吟诵”的喜爱程度不一样。

不过,我还是衷心地希望孩子们都能接受“纯正”的吟诵教学法,如果说有老师的教学有问题,不应是由孩子“默默承受”老师这种不正宗的“文化传承”,大家一起改进,更希望越来越多的人能投入到吟诵推广的过程中来,让大人和孩子都能够受益。

朋友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孩子也在上小学,她说他们学校每年都有“经典诵读”的活动,大部分是朗诵,有时候舞台需要的时候会吟诵,画风很唯美,学生们很喜欢。

比起那两位听了《凯风》对吟诵大跌眼镜的朋友,看来在这一传统读书法面前,家长也是褒贬不一的。

希望各地能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吟诵教学名师,传承弘扬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事情在人,因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在老师、在明师。

你家孩子的语文课堂上有没有“吟诵”教学呢?欢迎分享观点,一起畅聊传统文化。

注: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