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介绍 >> 正文 >> 正文

你选择的应该是文艺,不是文艺病

来源:吉他 时间:2023/5/21
美丽的黄皮肤爱心援助工程 http://m.39.net/pf/a_4651543.html
伍佰ChinaBlue-LastDance04:32来自行走在路上的菜菜

写了民谣,写了隔壁老樊,写了他的歌,没有想象中的平静,没有想象中的舒坦。相反,有一些错愕,有一些内心的杂乱。文艺是这样么?

1、

文艺是什么?是长袖衣衫宽腿阔裤不修边幅却孤芳自赏的他们?还是午后的小店里戴着鸭舌帽叼着烟斗久久发呆的他们?亦或者抱着一把吉他在灰暗的角落里转轴拨弦的他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越来越多鄙视文艺小清新,鄙视流行民谣自诩真性情的朋友。费解的是,小众独立音乐一旦成为大众趋势,就慢慢会被一票人诟病,而后这些曾经的小众就会被大众所唾弃。一直觉得大众盲目跟风很可笑,现在愈发觉得,那些盲目从众的讨厌和憎恶,更加讽刺。

在曲终人散之后,大家一哄而散还会互相告诫:

文艺就是无病呻吟,就是虚伪的矫情。

在我的眼中,文艺是自始至终都是一种明朗的态度和一颗温柔的心。这是一种建立在物质基础上的精神给予,不会脱离现实,有柴米油盐也有诗和远方。

我不算文艺,因为我还在为生计孜孜不倦无暇诗和远方。但是我渴望并追求文艺的生活,我学习摄影学习吉他,我希望平淡的生活背后流淌一种激情;我阅读散文手不释卷,我希望理性的生活背后注入一种感性;我推荐民谣乐此不疲,我希望孤独的生活背后涌进一股温暖。

倘若世人都拥有了面包和牛奶,谁人不想追求诗和远方?

2、

说到文艺,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董卿老师。作为央视主持人,在她的身上我觉得是一种文艺的极致。知道自己想什么,知道自己要什么。

我不熟悉更不能说了解董卿老师。写她的人太多,我不过是众多追随者中的一个。对她的崇拜来自《诗词大会》,但是沉淀在《主持人大赛》。

拥有“毒舌”称号的金星评价董卿老师的一段话,她准确的向我们描述了一个“腹有诗书气自华”的古典美人。不管是站在春晚舞台上的董卿,还是站在《中国诗词大会》或《朗读者》舞台上的董卿,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性、优雅、充满文化底蕴的主持人。

她在舞台上的惊艳表现,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长期被书本浸润的人表现出来的巨大能量,董卿老师曾说:“我始终相信我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读书是可以给人以力量的,它更能给人快乐。”

在《诗词大会》,总有清新自然或是大气磅礴的开场让人回味无穷,让人不禁感叹“这是读了多少书,才有这种气质和魅力”;在《朗读者》中一句句名言戳中人心,“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孤岛;失去了陪伴,也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在《主持人大赛》中从不犀利但是言语一语中的,给人温暖的同时,也方向明了。

这是文艺的代表,立足现实的高度,不断延伸自己,让自己有更高的视野,更宽广的胸怀,更迷人的魅力。

在我看来,文艺也是一种能力和勇气。就像董卿老师一样,有态度地选择自己的生活,运用自己的能力始终勇往直前。

我写不出更深邃的魅力,但是我喜欢我喜欢的,热爱我热爱的,如是而已。

3、

你大概猜不到,最近网上最火的歌手到底是谁。

不是他。

谁也没有想到,因为在热播剧《想见你》中的一首魔性洗脑的《LastDance》,伍佰这个已经50多岁的中年男歌手又再次翻红。

对,就是这个男人。

奇怪的是,这次怀旧大军的主力,并不是曾在年轻时被伍佰的沧桑唱腔迷住的中年男子。相反,在网上狂吹的全是95后和00后,其中更不乏很多“颜值至上”的女粉丝。

而前几天他演唱会上观众的大合唱,更是直接冲上了微博热搜。年轻网友纷纷表示,伍佰老师的歌真是“越听越上头”。

必须承认,伍佰曾经靠自己一头不羁的长发和沧桑感十足的唱腔俘获了一大批直男粉丝。然而对于曾处于青春期的95后来说,却一度是“土”的代名词。也许在那个年代,这是文艺的特征之一。

听多了小清新、小确幸式的浪漫情歌,习惯了林夕那样“赋比兴”的精巧修辞,土味中年男歌手作品中充满了大白话的诗意,反倒击中了现在年轻人越来越直接的情绪。

现如今的95后女孩,早已不会为电视里死去活来的爱情而流泪,而很多言情剧中男主女主一个小误会要拖拉10集的作风,更是让他们不耐烦。

反倒是伍佰用大白嗓唱上一句“将你和我的爱情全部敲碎”,潇洒干脆中带着的一丝深情,会让人说一声“歌词扎心”。

文艺,从来不是一种范儿,也从来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刻板印象,它是一种选择和态度。伍佰的态度就是直白地走进听者的心里。用音乐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感受音乐的力量,找寻快乐的真谛。

4、

昨天读着大冰老师的《我不》,有一章节叫“小慈悲”讲述的是一个老文艺青年老潘的故事。

强烈推荐的一本书,《我不》。

一个体重斤,膀大腰圆的熊状人物,蓬头垢面的不拘小节也是老潘的标志。

理想主义者老潘热爱文艺,科班出身美术生,34岁开始学钢琴。最忠实的粉丝就是自己,常常自己为自己即兴演奏,继而稀里哗啦自我感动。

喜欢音乐,喜欢哲学。去北大哲学系做过两年旁听生,去北京电影学院进修过导演。酷爱搜集碟片,1万多张碟片是他的挚爱,谁借都不给。

就是这样一个老潘可以说把”文艺“二字做到了极致。

带着全部家当跑到了西藏劈柴喂马,拍公益片,搞免费电影院,组织自由话剧社,开设义务钢琴班,启动无偿读书会,举办创意集市,出版图文摄影集,筹备儿童图书馆……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也是一个真实的老潘。

看吧,这就是文艺,一个文艺青年的极致。有人觉得是理想化,有人觉得不值得,还有人觉得太傻了明明有更多选择和方式。

我想说,文艺从来不是一种形式,文艺向来都是一种选择和态度。我做不到老潘一样的奋不顾身,但是不代表我什么都做不了。

结尾

朋友圈写着“今天好累,好像去旅行,追求诗和远方”,微博里发了一本书的图片配了一段文字“午后的下午,阳光和书本的味道很好闻”,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8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