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彪炳史册的遵义会议照亮了中国革命胜利步伐,神来之笔的四渡赤水演绎了军事传奇,豪迈诗篇“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绘就了中国历史画卷,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成为遵义人民铭刻于心代代相传的红色精神,激励万遵义人牢记“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十三五”以来,遵义走过了极不平凡的五年,在这五年里,老区人民充分利用丰厚的文化积淀和火热的生活实践,为文艺创作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现实素材,创作生产了一批影视作品,为讲好遵义故事贡献力量。遵义影视的勇攀高峰年8月26日,三十八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首部展映剧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黄金档首播;年5月11日,三十四集电视剧《花繁叶茂》,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脱贫攻坚重点剧目,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晚8点黄金档首播;年10月18日,四十三集电视剧《吉他兄弟》,作为青春励志,感受新时代中国发展的脉搏,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档首播。
一部生动展现了中国革命实现伟大转折的艰辛历程,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一部艺术再现了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伟大实践,弘扬新时代贵州精神;一部改革开放贵州农村蜕变的影像志,山区与沿海发生思想碰撞的时代史诗,用热血青春书写创业人生的奋斗史。三部电视剧开播当晚,收视率均位居同一时段第一名,成为观众追捧。翻开遵义影视作品列表,还有再现中国易地扶贫搬迁这一史无前例的壮阔时代画面的纪录电影《出山记》,先后荣获各大纪录片专业奖项,被列入中宣部文艺理论教学片;有刻画“时代楷模”“全国道德模范”黄大发对党忠诚、热爱家乡、奉献一生的崇高品质的电影《天渠》,列入国家电影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重点宣传推介影片;有揭开沉睡在地下几百年贵州杨氏土司神秘往事,展示世界文化遗产的纪录电影《海龙屯》,获得国内多个电影奖提名。
优秀作品致敬伟大时代,深情演绎礼赞伟大人民。近五年,红色圣地佳作迭出。《遵义会议》《领袖》《先锋之那时青春》《红城天使》《碧血丹砂》《麦子的盖头》等遵义影视作品垒积高原,走进全国影视业核心展示舞台,以一种极具冲击力的方式进入观众视野,遵义影视如初升的太阳,正在冉冉升起,勇攀高峰。遵义影视的发展必然西部城市,革命老区。在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三部取材于遵义的电视剧相继登陆央视一套,这看似让人意想不到的结果,实则在情理之中。遵义的历史,源远流长。从20万年前的“桐梓人”遗址,到春秋汉唐,无数的文物古迹、史书典籍熔铸出这片土地的文明风骨。从“汉三贤”到“清三儒”,众多文化先驱演绎着世代传承的人文风采。遵义的故事,激情飞扬。年,红军长征转战黔北,遵义会议的召开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铸造了伟大转折的丰碑。年3月,遵义实现整体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的标签,从此踏上新的征程。一路走来,革命老区步伐坚定、意气风发。遵义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大力培育和弘扬团结奋进、拼搏创新、苦干实干、后发赶超的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创新发展思路,发挥后发优势,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首站选择遵义,作出“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的殷切嘱托。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党的十九大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说:“贵州取得的成绩,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有奋斗的地方,就有故事,贴近土地,就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为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遵义奋力推动文化艺术事业繁荣发展,在云贵高原力塑影视文艺高峰,以不愧于时代的担当使命,把好声音传遍祖国大地,切实谱写“遵道行义”新篇章。
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彰显新时代贵州精神,述说厚重历史、呈现社会变迁,传递精神力量,影视作品这种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形式,往往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和教育。作为一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伟大的转折》深入挖掘题材的现实意义,生动体现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以电视艺术形式再现中央红军在贵州各族群众的拥护和党的地下组织支持下,转战贵州等地,克服重重困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生动实践。
作为反映全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的精品力作,《花繁叶茂》以“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时代号召为背景,用一种清新健康的轻喜剧风格,艺术再现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生动“案例”,有力彰显脱贫攻坚的“贵州样板”,赋予作品更丰富的生活色彩和时代内涵。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书写一方传奇。红色传承在这里续写,绿色发展在这里启航,脱贫攻坚在这里成就;“时代楷模”黄大发、杜富国,新时代奋斗者郑传玖、杨昌芹等一大批先进典型在这里砥砺前行。牢记嘱托,感恩奋进。遵义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源源不断地在红色热土上孕育出高质量的影视作品,弘扬革命传统精神,引领广大干部群众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向伟大的党、国家和人民献礼,向信仰致敬。遵义影视的使命担当在遵义,有一种精神叫不朽。勤劳勇敢的遵义儿女,有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有根植骨髓的文化自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遵义高位谋划,主动出击,多方引进资源。贵州省文联主席、省作协主席、著名编剧欧阳黔森,导演焦波、李伟、李舒,杭州佳平影业有限公司等组建一支支优秀的创作团队接踵而至,通过真诚创作、真实描摹、真情再现,讲述一个个打动人心的遵义故事。在拍摄过程中,剧组每到一处,遵义百姓无不热情相待,鼎力支持。当《伟大的转折》一支饰演红军的队伍,行进在大山深处时,村民眼含热泪、夹道欢迎;天气寒冷时,老乡们自发送到剧组的姜汤,驱走严寒,更温暖人心;缺乏群演时,老百姓纷纷挽袖上阵,不计报酬。随着《伟大的转折》《花繁叶茂》《吉他兄弟》的播出,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信仰、不屈的斗争历程,唤起了大家的红色记忆,点燃了澎湃的爱国热情;欧阳采薇、唐万财等基层干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使命担当、执着的奋斗精神,激发了大家的战斗士气,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方清明、方清华兄弟俩从贵州省遵义市正安县凤竹村老家跑到广州吉他厂打工谋生,在经历了从白手起家的打工仔到吉他厂老板的成长转变后,最终决心回乡创业打造民族吉他品牌。
几部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作品,是对不同历史时期初心使命的注解和诠释,是对思想升华和人生历练过程的生动展现,令无数观众的心随着剧情跌宕起伏。一句句感人肺腑的话语刷新朋友圈,观众在主创微博下留言、在网站讨论热火朝天、写文章抒发心中所感。值得一提的是,作品引发了观众特别是“95后”“00后”观众的共鸣,在以年轻受众为主的影视网站和短视频平台,获得高分好评。遵义题材影视作品的成功,是革命老区大力构筑精神高地,不忘初心、使命担当,正确把握红色传承、脱贫攻坚、时代发展等宏大主题的结果;是主创团队本着精品创作的执着信念,结合新时代观众需要和市场要求,努力追求作品思想性、艺术性与市场性相结合的结果;也是一个个普通的遵义人顺应时代需求,自觉参与文化建设,用实际行动表达对家乡热爱的结果。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站在岁尾回望,这五年,在《遵义会议》(电影)精神的感召下,一部《领袖》(电影)诠释了红军长征在遵义90多天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伴随着《赤水河》(纪录片)涛声,站在《海龙屯》(纪录片)之巅,沿着《遵义行》(纪录片)旅途,一边讲述着《红城天使》(电影)的感人故事、《碧血丹砂》(电影)的民族情怀,浙大西迁的《湄潭旧事》(纪录片),一条绕三重大山、过三道绝壁的《天渠》(电影)像《巨龙筑梦》(广播剧)一样映入眼帘,浇灌着遵义这片红色沃土的《希望田野》(广播剧);一边聆听着《吉他兄弟》(电视剧)传来的天籁之声,为一曲《幸福佳音》(广播剧)萦绕山乡巨野。战天斗地的遵义儿女奋力攻坚,从搬得出的《出山记》(电影)到稳得住的《进城记》(电影),摘掉千百年来的贫困帽子。遵义正书写《伟大的转折》(电视剧),绘就《花繁叶茂》(电视剧)的全面小康、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必将谱写百姓富生态美的时代发展新篇章。
作者王昌华编辑钱诚编审陈富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34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