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着吉他弹唱评弹,和西北花儿对唱评弹,在钢琴伴奏下演绎爵士评弹……评弹,这个来自江南的说唱艺术,到了女演员陆锦花这里,有了纷繁变化,无限可能,甚至焕然一新。
陆锦花生于年代的陆锦花,长发披肩,婉约多姿,典型的江南女子,但说话却有一种率直。因为从小说噱弹唱,她的嘴皮子更是利索,讲起话来十分生动。17岁开始跑码头,22岁在“评弹金榜”大赛一举成名,之后被引进上海,和评弹名家高博文搭档,成为有名气又受观众喜爱的丽调传人,此后更是获得“上海市拔尖人才”等各种荣誉,看起来比很多同龄人都要顺风顺水的陆锦花,却形容自己一路其实都是小米加步枪式地“乘风破浪”。如今,她对自己的艺术有很多不满足,也不想呆在舒适圈,过去很多年,她都在做评弹创新,而这一次,经历了疫情,她对自己和评弹有了更多的思考,希望“做自己”,做一个能留下东西的人,同时,也希望评弹能够“破圈”。
她开始学习吉他,开始去全国各地音乐采风,收集那些即将消逝的东西,加上过去那些年的积累,她把自己这些新的想法汇聚在一个专场里,在这个专场里,评弹不再只有琵琶、三弦、中阮,还有钢琴、吉他、笙、打击乐等,更加入了电子音乐的元素。以江南音乐、传统评弹作为根基,更多加入“Jazz”、“RockandRoll”、“ACappella“、“electronics”等等。
她想了挺久,把这种全新的艺术表达暂时定名为“花式海派评弹”。“有人说我唱评弹‘花头经’蛮透额,我自己深受海派文化的影响,在艺术上也确实喜欢翻花样,所以,有了现在的‘花式海派评弹’的表达。”
8月25、8月26日,一场《锦行花间之穿越银河遇见你》的陆锦花评弹音乐剧场将在上海时尚艺术中心剧场演出。这是“花式海派评弹”的第一次亮相和试水,也是陆锦花第一次自编自导自演专场。“这无关于刻意创新,我只想找到适合我的艺术表达,来表达我想表达的。我不希望自己一辈子是一个丽调的模仿秀演员。”
一个评弹女演员的“乘风破浪”陆锦花去年自己做了一个工作室,工作室的门口挂了一件醒目的“乐器”,半个琵琶和半个吉他拼接在一起。那把琵琶,是伴随了她学艺生涯的练习乐器,而这个“装置艺术”一般的乐器,也是她如今艺术思考和追求的某种形象隐喻。
从事传统艺术的人,很容易在当下有一种隐忧,有一种不满足,这种不满足来自于时代和传统之间的碰撞冲突,也来自于从业者们对传统艺术的感情。陆锦花同样如此。她坦言,过去很长时间,和别人从头解释起“评弹”是什么,非遗是什么的时候,她都会觉得落寞,甚至觉得挺不起腰板。尤其当别人把评弹读成‘平淡’(音),然后把它和园林或茶馆这些旅游景点里的表演联系在一起时,她更是深深感觉到,“我们这门艺术的生存状态,其实已经小众到不能再小众。”
陆锦花是个80后,也是个年轻的资深老演员,从小学习评弹,17岁进评弹团开始跑码头,她接触这门艺术已经有20多年,也经历了评弹在不同时代的变迁。
她至今仍然记得跑码头的艰辛。年从评弹学校毕业后,她就开始被派去各种村镇地方“跑码头”,这曾经是每个评弹演员都会经历的生活。那个年代,没有带轮子的行李箱,出门没有高铁汽车,她和搭档经常要倒很多交通工具,拖着沉重的箱子,经过乡村石板路,才来到某个村子的书场,一呆就是十几天,吃泡面度日是家常便饭。
陆锦花22岁在“评弹金榜”大赛一举成名,之后和评弹名家高博文搭档。对于一个年轻的女孩来说,来到陌生的乡下,面对破旧的书场、艰苦的环境是一回事,无聊和寂寞是另一回事,其间,还可能遭遇书场老板的欺负,敌档同行的竞争。最无聊的时候,她甚至每天和屋子里的老鼠对话,靠喂老鼠当宠物打发寂寞。她也至今记得,当年的同学搭档,一个高高大大的男生,因为难得开荤买的三黄鸡被老鼠偷吃而痛哭流涕的心酸。在评弹学校里一直是优等生的陆锦花,一度被眼前残酷的现实摧垮,学校里光鲜的舞台,毕业后却变成了充斥家长里短的嘈杂书场。面对着书场里全部都是白发苍苍的观众,她也一度气馁,觉得自己干不下去了。其间,她想过去当导游,在苏州园林里看到导游被大家簇拥,她觉得自己讲的可能会比他精彩,还能得到别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