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在上海国际乐器展上,华语流行音乐教父李宗盛创办的手工吉他品牌“李吉他”的最新系列“破茧”正式亮相——在一把吉他之上,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缂丝,首次与木材、环保涂料等完美融合,共同演绎音乐,引起业内震动。
首次用上千年缂丝
跨越10年的“联姻”
缂丝,又称刻丝,是中国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享有“织中之圣”的美誉。在“李吉他”上亮相的缂丝,来自苏州祯彩堂。“这是一场横跨10多年时间的‘联姻’。”高级工艺美术师、缂丝传承人陈文回忆道。
10多年前,李宗盛与助手出现在当时位于山塘街上的祯彩堂工作室。早在年,陈文创办缂丝品牌“祯彩堂”,并成立网站,通过网络传播缂丝艺术。年,刚开始创办“李吉他”的李宗盛,在祯彩堂网页上看到精美绝仑的苏州缂丝,便特意前来考察。吉他与缂丝的故事便由此开始。
缂丝以梭代笔,通经断纬,工序繁琐严苛。李宗盛对音乐制作态度之严谨,对完美境界之要求,也体现在吉他制作上。是用一层薄若蝉翼的缂丝蒙在吉他面板上?那影响发声怎么办?还是将缂丝放在出声口处?10多年来,为了让织物与木材、吉他外形与发音达到完美融合,从图案设计、色彩运用,到上机织造,陈文与她的团队数易其稿,李宗盛也多次前来苏州,反复修改方案。每一次试织,只要李宗盛感觉还“差一点点”,就全部推倒重来。李宗盛把这次合作的吉他名称定为“破茧”。为此,缂丝图案最终以桑叶铺底,以蚕宝宝的成长过程为故事,寓意新生的欢愉。
“李大哥的梦想是打造高品质华人吉他,让全世界听见富有温暖和情感的好声音。而我们的梦想是让缂丝代代相传千年余香。”陈文说,目前,“破茧”已进入量产阶段,订单排到了后年。
文化共性点燃价值
让非遗不再“冷冰冰”
新中国成立后,苏州在传统技艺的保护传承上一直走在前列。20世纪70年代,苏州建立专门的缂丝厂,制作缂丝产品出口外销。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年,苏州缂丝织造技艺(中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年,热爱绘画的陈文以设计师的身份进入缂丝行业,深入学习缂丝织造技艺。陈文的缂丝作品数次在国家级、省级博览会斩金获银。值得一提的是,其历时十载于年完成的缂丝史上最大幅作品——《观无量寿经》,博得业内专家一致好评,获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
与李吉他的融合,并非苏州缂丝的首次跨界。近30年来,为了让缂丝从高高在上的庙堂、博物馆走向人们的日常生活,陈文一直在努力做着各种尝试,探索缂丝技艺与当代生活的融合,与新材料、新产品的结合。今年双十一,陈文与飞利浦合作的“远山系列”非遗定制缂丝插座,在淘宝上大卖,赢得许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此次与李宗盛的合作,再次让她看到千年缂丝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道路十分宽广。在“李吉他”的应用上,作为一种织物,除了与吉他木纹实现高度吻合的纹理之外,在吉他最后的制作环节,缂丝表面还第一次被刷上了多层环保油漆。陈文认为,与各类品牌相互借力、相互渗透、相互拓展,并充分体现产品的匠心与诚意,才能让文化共性点燃品牌价值。(陈秀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bszl/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