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资源 >> 正文 >> 正文

八旬老人学吉他能帮助延缓衰老成都一福利院

来源:吉他 时间:2022/11/5

“张爷爷,你有好多岁了?”“(年龄)不大不大,39岁!”21日上午11点,在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的音乐舞蹈室,发生了这逗趣的一幕,已经88岁高龄的张宗禄瞪大了眼睛,“一本正经”地回答记者。福利院业务社工科社工王嫱笑着说:“爷爷(调)皮得很。”

此前,张爷爷的性格可没有这么欢脱,成都乐聆公益发展中心(以下简称乐聆中心)的音乐治疗师王维迦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在项目的前期评估中发现,张爷爷有自我隔离的倾向,大概是刚到福利院,不适应新的环境,加上年龄较大,没有太多朋友,也没有和外界交流的意识,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

两年前,乐聆中心的“乐聆音乐健康服务计划”进入福利院,音乐治疗,这个听上去还有些陌生的词汇,给老人带来了哪些改变?

▲年8月21日,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不善与其他老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张爷爷通过音乐治疗活动后,情况好转。

八旬老人“自我隔离”

不喜欢的活动站起身就走了

成都乐聆公益发展中心的岳君娜已经教张宗禄学习吉他两年了。每周二,是中心到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开展“乐聆音乐健康服务计划”项目活动的日子,每次,岳君娜都会提前半个小时,给张宗禄爷爷上“小课”。

话要从两三年前说起,“乐聆音乐健康服务计划”刚刚在第一福利院开展之初,“音乐治疗”前,要对能参加活动的老人进行评估,从福利院工作人员、家人、档案可以了解到老人的生活习惯、爱好等等,集体活动可以观察到老人肢体机能,同时,老人们的精神状态也尤为重要。“出不出门参加活动?去见朋友会不会梳头发?”王维迦说,这是评估老人生命力的重要指标。

评估结果发现,张宗禄有自我封闭的倾向。王维迦说,从身体素质上来说,张爷爷当时的状态比现在要好,走路姿态也十分挺拔,但在参加活动时,张宗禄是不适应的。“比如说,他刚参加我们的活动,他不喜欢的,站起身就走了。”王维迦说,老人没有恶意,只是没有跟人交流的意识,也就不会想到,应该跟谁说一声。

王维迦推测,大概是刚到福利院不久,不适应新环境,加上张宗禄是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会英文、会针灸,在大环境里,能有共同语言的朋友不多,因此和别人的交流也不多。“大部分的时间都是他自己一个人。”

张宗禄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每个月要阅读两本书籍,一本是《英语世界》,一本是《养生月刊》,“但是有时候,《英语世界》完不成。”此外,张爷爷偶尔到楼下走走,或是在房间看看《新闻联播》,很少跟其他老人在一起说话。

▲年8月21日,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不善与其他老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张爷爷通过音乐治疗活动后,情况好转。

老人主动要学吉他

变化:音乐让他变得很快乐

张爷爷学吉他是主动报名的。当时,项目进驻福利院一段时间,张宗禄主动找到了岳君娜,说想要学吉他。“他还说英文,我想学guitar,还说‘我知道,他们都说我的声音很好听的’。”

张宗禄也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自己其实很早就有一把吉他,但不会弹,看到她们(音乐治疗师)会弹,想要学。

于是,张宗禄被列入了音乐治疗项目的个案之一,岳君娜每周二会在集体活动之前,提前半个小时,教张爷爷弹吉他。“他学得很认真。”岳君娜说。在张宗禄的笔记本上,成都商报记者也看到,按照日期,张宗禄笔记工整地写着:年4月20日,《民谣吉他》,“用1、2、3、4指分别弹6、3、2、1弦”;9月12日,“手指按弦要连贯”“手指法”“一边弹琴,同时随琴律歌唱”。

尽管学得很认真,但衰老,仍然是不可抗力。“他有时候会反复无意识地拨弦。”岳君娜说,就需要自己去提醒和引导,哪一只手指应该按在哪里,下一步该怎么做。岳君娜说,张爷爷其实也学会了完整的弹唱曲目,不需要左右手配合、只拨和旋的,张爷爷就能边弹边唱。去年重阳节,张宗禄还和娜娜一起表演了吉他弹唱《小河淌水》的节目。“现在能够感受得到,唱歌是让他快乐、很有成就感的事。”岳君娜说。

“一唱歌,他马上就很高兴,精神状态也很饱满。”王维迦说,特别是对自己熟悉的老歌,张爷爷的表现更加明显。“现在他能够从活动开始坐到结束。”王维迦说,一次“课后作业”分享会,张爷爷还给大家做了一个简单的养生知识介绍,教老人拍打经脉穴位。

社交活动、业余爱好,是老人和外界交流的途径,从中产生归属感。王维迦说,对于老人们来说,变化是缓慢的,但张爷爷能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是他对外界感知能力的进步。

21日上午的音乐课,张宗禄拿到歌单后,先掏出笔,慢慢地在歌单上用英文写上自己的名字、日期。“跟大家一起唱歌,你开心吗?”记者问,“开心啊!”张宗禄说。

▲年8月21日,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不善与其他老人交流不参加集体活动的张爷爷通过音乐治疗活动后,情况好转。

音乐治疗不是让他们彻底好起来

而是延缓衰老、减少痛苦

21日,在房间外的走廊上,记者邀请张宗禄弹奏一曲,张宗禄“调皮”地回答:“什么?吉他?我不会!她们会!”一边说,一边做出往后躲的姿势,瞪大了眼睛四处看。社工王嫱和音乐治疗师都笑了,她们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老人经常这样调皮,比如说,两年前项目刚进驻时,问老人多少岁,他会故意说自己19岁,现在会说自己39岁。

从年,音乐治疗被引入中国后,近些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和了解,中央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等都开设有音乐治疗专业。音乐治疗,是一个对音乐专业素质、音乐专业治疗培训、心理学和医学素养要求都很高的交叉学科。“看上去我们只是带着老人们在玩,实际上,我们是在一个设定的安全的环境里,有计划地干预治疗。”王维迦说,音乐治疗应用在临床上,例如终末期病人,起到镇痛、转移注意力的作用,例如帕金森的病人协调能力、肢体活动能力的训练。而针对福利院的老人,集体活动中既能减少他们的孤独感,还有集体创作可以锻炼思维能力,也锻炼老人们的社交活动能力。

“来参加活动的老人,都属于情况比较好的,基本能够生活自理,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王维迦说。

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副院长袁慧敏说,因为此前在做儿童音乐治疗干预项目时,接触和认识到了音乐治疗,也希望能把它应用到老年人的关怀当中。但是,福利院中生活的老人,平均年龄在85岁以上,所以不管是音乐治疗的干预还是肢体能力的康复,医院康复最大的不同,就是不奢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让身体机能恢复到正常水平,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衰老是不可逆的。“一定是越来越差的。”袁慧敏说,因此,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减缓衰老的过程,甚至是让衰老的过程变得不那么痛苦。

成都商报客户端记者于遵素实习生倪佳

摄影记者刘海韵

编辑敬玲燕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lczl/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