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芒,需要时间才能被看到
如果将他和音乐关联,我们所看到的,是两个十年。
第一个十年是充满少年心气,且意气风发,先锋热烈,靠着激情和精力组过乐队,乐此不疲地在网上发表过原创歌曲,也在酒吧里做过驻场歌手,跟随大客车四处游走做商演乐手……
第二个十年则是当下的他,考上公务员,成为一名从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人民警察,经历过、遇见过、坚持着,却依然保持着恰到好处的单纯,不怕输,也不想赢,熨帖且自洽。
年10月5号,他15岁,母亲终于给他买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那时,他尚不知道自己未来的人生,将会与音乐产生某种联系。
有人说:“在世界范围内的交流,只有音乐和巧克力不受语言的限制。”
自从有了吉他后,音乐的魅力给他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让他从此拥有了不一样的“斜杠”人生。
总有人追问他同一个问题:职业是一名警察,业余时间做一名乐手(音乐人),这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体验呢?他微笑着很少正面去回答这个问题,多数时候是弹起吉他唱上一首,让他人独自去理解、体会。
在他身上,我们可以感知到:越是生命力饱满、专注于事情本身的人,越是不会拘泥于身份。与其奢求外界投来的艳羡目光,还不如内里对自我充分肯定。
“警察+音乐人”,这两个身份的重合,这不禁会让人浮想联翩:工作上的他一定是穿着警服一身正气的执法者,业余时间他就拿着吉他摇身一变舞台上的SUPERSTAR。一定是帅气、有型的人生!
真实的模样却是:基层戒毒执法工作繁杂,责任压力巨大,倒班、熬夜、写材料是家常便饭,和大众想象的“英明神武”完全不沾边;拿着吉的时候是很帅,但高光时刻转瞬即逝,背后都是超过一万小时练习的单调和重复。
他信奉“一件事不断练习一万小时就会成功”的定律,于是汗水成了他努力的证明”。
他说:“‘兴趣’二字不足以支撑我坚持,更大的是‘信念’两个字。”
是啊,一生热爱落实在真实的生活场景里,为了维持“斜杠”人生,别人用于吃宵夜喝酒打牌的时间,他都在默默地练习。
就是在这样一点一点的成就感中,他觉得真正实现了自己生命的价值。
于是,他学会与时间和解,也便学会了与自己和解。不敢再怠慢,不敢再拖延,生怕惊动了那个正在逐渐变得优秀的自己。
这样的坚持让他拿到了第一个省级专业大赛金奖——贵阳国际音乐节暨管弦乐大赛重奏组金奖,也让他圆满举办了人生第一场音乐会。
用音乐拯救灵魂
一个人的职业观,就是他的价值观。一个人在工作中体现的原则,往往就是他人生的原则。
他们家是警察世家,母亲和外公都是老一辈的公安了,他自己也有做过8年的接警员的工作经历,所以太明白警察职业的责任和压力。
因为热爱,血液里流淌着责任和担当的品质,在这个岗位工作7年了,在和戒毒人员的相处中,他最大的感受是戒毒人员这个群体整体缺乏把握未来的能力和勇气。
他坚持扮演着电影《绿里奇迹》汤姆-汉克斯饰演的保罗的角色,坚信善意会像花儿,在残酷的灰烬里,重新绽放,那就是生活里的奇迹。
在他看来,被送到戒毒所的人,除了身体上需要康复,更需要拯救灵魂的贫瘠与匮乏。
工作中,他也在单位兼顾文书、心理咨询师、文化教育老师等角色。更多时候,他需要把自己喜爱的音乐、摄影等爱好融合在工作中。
他入选司法戒毒系统人才库,也是心理矫治专家,自己有心理咨询案例入选中国法网案例库。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司法戒毒系统联系高校资源、社会公益机构合作开展文化教育和戒毒医疗。所以他会拿着吉他,穿着警服代表单位出节目、客串主持人。
用他的原话就是:“能用一点音乐文化带来的感染力教育启发戒毒人员寻找生活中阳光的一面,这也是一件不错的事!”
他遇到了几个喜欢音乐的戒毒人员,为了调动他们的生活热情,他向领导申请组织热爱音乐的几个人成立了一个乐队,大家一起合练,最后乐队表演在年底的活动上绽放了光彩。
戒毒人员每次看到他弹琴都会感兴趣来听,对美好的向往真的是大家共同的追求。这是他觉得最有价值和成就感的时刻。
他也借着自己练琴学音乐的经历,在给戒毒人员讲课的时候有说服力。
因为一个人的自我价值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一件事,投入地去做这件事,这会给人带来巨大的快乐和享受,这个快乐本身会驱动我们继续投入到这件事中,治愈那些其他的,根本影响不了我们做喜爱的之事的热情。
用实力让情怀落地
在很多人眼里,音乐是一个挺挣钱的行业,在他这里,却反其道而行,音乐成了一个烧钱的爱好,因为对自己的设备都高要求,电吉他、民谣吉他、古典吉他、电贝司、音响、录音设备……近十万人民币了,还不能算上近20年因为各种设备需要升级换代所花费的金钱。
所以总是被人误会他是业余时间靠写歌卖唱来挣钱。作为一个非专业人士,他一直把时间用来精进于自己技艺,一心想要用自己的作品和演奏的方式表达,参演的演出都是公益的,购买设备的所有经费都是自己的工资一点点攒下来的。
了解这一情况的人又疑惑的问他:既然不挣钱,那你收获了什么呢?
“人生中有些事不能只用金钱去衡量价值与意义,因为音乐,我收获无数有共同语言朋友何况音乐是多么美好的事物。”他是这样回答的。
近几年来,各种短视频媒体平台和直播平台占据市场,有很多朋友热心建议他可以走这条路“出名”,但是他没有这样选择。
他说:“的确这些平台上有不少是实力派的行业专家,但需要清醒的注意到,这些人在现实里早就取得成功了。假若沉浸在这些娱乐价值远大于艺术价值的地方,我每天在做的事情可能会是绞尽脑汁造热点、博眼球,长期下来对我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
在这样一个潮水四起、泥沙俱下的时代,或许每个人,都该以独特的方式,为自己构筑这样一个内心世界,在那里藏储自己的激情,栽培自己的热望。哪怕它无法为你带来物质回馈,无法让你变得坚不可摧。但那里射出的光芒,可以帮你拨开厚重的云雾,看清心的方向。
享受自己现在的状态,因为没考虑用音乐挣钱吃饭,所以不会受到太多来自这个职业圈子规矩的束缚,也不用为了名利去过度迎合大众,可以比较安心去学习、去做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音乐。
所以,他在音乐这条路上虽然走得辛苦,但他走得很快乐,不只是自己快乐,他的音乐给更多人带去了快乐,让他们在音乐中汲取了精神上需要的营养液。
人们会用“专业”或者“业余”去形容一个人的水平。通过自己的坚持和努力,身边专业的朋友总是鼓励:“我没在意你是不是专业院校出身,我们看结果。”
他坦言清楚自己与专业人士的差距,比如别人练一小时可能顶他练三小时,别人完成一首曲子需要的时间比他要少。
但他认为这不是最重要的,此生不过这一点有限时光,与其拿去讨好世界,未若留给自己当营养。
眼光放长远一些,安慰自己照着现在这股劲儿,把琴练到八十岁甚至九十岁,那自己可还剩下大半辈子的时间呢,与其花时间去懊恼自己的不足,还不如耐心打磨细节质量,只管认真练好当下每一曲子就好了,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嘛。
相信:日拱一卒,功不唐捐。涓流所积,终成沧海。
不刻意迎合无聊的圈子,不用力气进行无谓的争辩。他掌握着生活的主动权,如此,才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来“解锁新技能”。
在作品方面,他最近出品了人生中第一张音乐专辑。
这张专辑的前期准备(选曲、编曲)用了两年的时间,仅是录制就用了两个月,专辑的制作、编曲、演奏都是他操刀,内容是把很多经典名曲进行二次改编,用古典吉他作为乐器的指弹演奏表现形式。
虾米: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