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确定自己只是不喜欢当下的工作
当下很多人对自身有一个误解。
当他们对生活不满时,归结于讨厌当下的工作。其实不然,他们压根就是讨厌工作。
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向舒适区靠拢是动物的本能。只是这和吃喝拉撒一样,都是本能里最低级的。姑且不谈活着的意义,但一个人至少不能只会贪图享乐。
当然,还有很多人表示自己并不讨厌工作,只是讨厌职场中的尔虞我诈。
其实这并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逃避社会比逃避岗位更可怕。
社会意义上的工作结构除了岗位本身,人际处理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这也是群体社会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
讨厌工作的人,无论跳槽多么频繁,对于解除自身的负面状态毫无帮助。充其量也不过是从一个地方怨天尤人,换到另一个地方怨天尤人。
所以,你要确定自己只是讨厌现在的工作,而不是讨厌工作。
二、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如果你明确了自己不喜欢什么,下一步就要确定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做什么。
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人。
对自己当下的工作极度厌恶,但你问他喜欢什么工作,又答不上来。甚至你问他有什么兴趣爱好,他也是两手一摊。
在我看来,一个没有任何爱好的人,是一个悲哀而无趣的人。
因为这意味着他所有的工作都只是为了生活,甚至都不能说生活,用生存更为合适。为生存而忙碌奔波,的确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如果你不喜欢现在的工作,但又没有明确喜欢的事情。
你最好的选择是继续“苟且”,至少在发现经济还无法支撑自己的任性前,就安心等待。
在沉淀中挖掘自己,直到明确一个真正的方向。
三、是否真的具备了将爱好变成事业的能力
如果你有兴趣爱好,也明确了自己最想做的事情。
接下来就是衡量自己的能力。
将爱好成为特长,与将爱好变成事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要的能力水平也截然不同。
将爱好变成特长不难,你只需要和自己比,再进一步也只是和周围人比。
而如果想要将爱好发展成事业,这就意味着你不再是和自己比,也不是和周围人比。
而是要在一个领域里和所有人较量。
比如我除了喜欢写作,我还喜欢音乐,自学尤克里里非洲鼓吉他,以后还想学电吉他贝斯,直到完成自己一个人乐队的梦想。
但我知道自己的音乐天赋,充其量也就是最普通的业余水准。
而写作不同,这是我从小引以为傲的能力,从小学第一次写作被当成范文开始,我的文字总能获得旁人的正面评价。
同样是兴趣,但只有后者能转换为事业。而前者囿于自身的实力限制,只适合用来丰富生活,提升自己生活中的精神愉悦度。
所以,爱好不一定能转换为事业,只有在能力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才有讨论的价值。
当然,除了能力,还有诸如运气等许多其他因素。
但无论怎样,能力肯定是理想得以实现的前提与基础。
四、工作中的自我价值
很多人有自己喜欢的事情,且具备把爱好变成事业的能力,甚至最后也得以成功实现。
但是久了后,兴趣变成厌倦,远方又变回了苟且。
这样的现象比比皆是。
在兴趣只是兴趣时,它是用来丰富生活,带着梦想的光环美轮美奂。而当兴趣成为事业后,意味着兴趣变成了生活甚至生存的一部分。
这样自然就滋生出了厌倦感。
其实这种情况下,很有必要学会一种新的工作相处模式,将工作当成心理建设的一部分,与自我价值挂钩。
有个读者和我讲,她非常喜欢自己的工作,如果不工作,就会觉得浑身不踏实。每接手一个项目,都会想着尽完美地将之完成。
其实这就是一种最高级别的工作模式。
因为在工作中寻找到了自我价值,将努力工作当成一种自我实现的途径。
工作做得越好,自我认同度越高。
两者互相促进,最终成就了自己精神与物质上的双重胜利。
五、
前三点可以判断一个人是否具备辞职的条件。
而学会将工作与自我价值联系起来,则是维持一份事业长久的保证。
当然,生活中更多的是这样的人。
他们有自己的爱好,且具备想要将之发展成事业的强烈意愿,只是能力还配不上自己的梦想。
于他们而言,最好的选择,不是破釜沉舟地去盲目追逐,也不是心灰意冷地直接放弃。
职场里很多最后成功转型的人,并不是一蹴而就的。
就像当下很多斜杠青年,他们也并不是天生的全能。更多的是在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环境里,不断强化自己的兴趣,在工作之余积累经营,直至将它提升到职业化水准。
所以,如果你喜欢一件事情,向往某种职业。只是经济还无法支撑你的任性,能力也撑不起你的梦想时。
那就尝试在苟且中一步步靠近远方。
这也是绝大部分人实现目标的最佳途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4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