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一菌
90后独立插画师。
代表作品有:《二十四节气中国童话》《一支铅笔的第六个梦想》《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作品曾获BIBF菠萝圈儿国际插画奖、Hiii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商业组奖项,入选中国国际插画家百人展等。
《新母语》插画师之一。
我和《新母语》结缘及创作感受
大家好,我是锅一菌,一个90后的插画师,今天很开心能作为《新母语》的插画师代表,和大家分享我在插画创作中的一些所思和所得。
首先,关于一张插画的诞生,有一个概念我想和大家明确一下,那就是“插图是为文本服务的艺术”。
尤其是像《新母语》这种经典文本的合集,它的文字通常都是比较抽象的,这就要求插画师不是去写实场景,而是基于文本进行再创作,通过插画表达每一篇文章背后的母语气质。
说得好听,那具体怎么再创作呢?下面我用《新母语》中具有代表性的三组作品来介绍我的创作历程。
一张插图是如何诞生的
1
以泰戈尔篇插图为例
看关键词的提炼和画面元素的选取
家庭
[印]泰戈尔/著郑振铎/译
我独自在横跨过田地的路上走着,夕阳像一个守财奴似的,正藏起它的最后的金子。
白昼更加深沉地没入黑暗之中,那已经收割了的孤寂的田地,默默地躺在那里。
天空里突然升起了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他穿过看不见的黑暗,留下他的歌声的辙痕跨过黄昏的静谧。
他的乡村的家坐落在荒凉的土地的边上,在甘蔗田的后面,躲藏在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和深绿色的贾克果树的阴影里。
我在星光下独自走着的路上停留了一会,我看见黑沉沉的大地展开在我的面前,用她的手臂拥抱着无量数的家庭,在那些家庭里有着摇篮和床铺,母亲们的心和夜晚的灯,还有年轻轻的生命,他们满心欢乐,却浑然不知这样的欢乐对于世界的价值。
(节选自《新母语》五年级申集“名家”单元)
当我看到前两句话的时候,其实整个画面的基调就已经确定了,深沉、黑暗、有一丝孤寂感。
然后看第三句,“天空里突然升起一个男孩子的尖锐的歌声”,带出了整个文本的主体“小男孩”。
再往下看,香蕉树、瘦长的槟榔树、椰子树,还有深绿色的贾克果树。这一组树木的名词呈现了一个亚热带植物的状态,因此整体的画风,我也会偏向这个感觉。
综合以上元素,我确定了五组创作关键词:黑暗、男孩的歌声、亚热带树木、母亲和大地、拥抱年轻的生命。
成稿我画了一位母亲,她以一个弯臂的状态怀抱着一个唱歌的小男孩。整幅画面用抽象的色块交织的状态来展现歌声,用比较清爽的深蓝色填充背景,再加一些黄绿来展现亚热带特征。
背景整体是往后退的,主体是小男孩,我用了白色来聚焦,然后向上延伸出他的歌声,营造一种歌声划破寂静的氛围。整体上想呈现出一种孤寂中有希望,苍凉中有生命力的感觉。
大家可以看到,在一幅插画中,可能要考虑到很多的细节,并不是简单的以物写物或者以物写文的一个状态。
2
以苇岸篇插图为例
看个人经历的结合和细节的拓展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
我观察过一次日出,日出比日落缓慢。观看日落,大有守侍圣哲临终之感;观看日出,则像等待伟大英雄辉煌的诞生。仿佛有什么阻力,太阳艰难地向上越冬,伸缩着挺进。太阳从露出一丝红线,到伸缩着跳上地表,用了约五分钟。
世界上的事物在速度上,衰落胜于崛起。
(节选自《新母语》六年级亥集“名家”单元)
这段话当时特别打动我,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它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在黄山看日出的经历,我印象特别深,大概四五点钟爬到山顶,看到太阳一点一点地升起,直到最后出离地平线。
那一刻,它不是直接上来的,而是仿佛被地平线抓了一下,有一种弹起来的感觉,所以我特别想把这种感觉展示在这幅画里。
草稿中,我画了一个向上升但是和地平线仍然有一些牵连的太阳。基本的构图已经有了,但插画是静止的,它不像动画一样有动感,能让大家一下就捕捉到我想传达的意思,所以我又丰富了很多的细节。
由于想表达动态的效果,我在画面里增加了许多具有动感的小人还有飞鸟,他们在不断地推动着太阳往上走。这就使得画面有了动感和看点。
画面下方使用“熔岩”效果,把太阳那种滚滚涌动的炙热融入进去。
在背景上,我选择了一些有油墨效果的,清冷的蓝紫色,主体太阳则是非常温暖的橘红色。其实这也是绘画中一个很常见的技巧,就是突出画面主体,传递主体。
最后呈现出来的是太阳从地平面升起,划破整个黑夜的效果。
3
以陈诗哥篇插图为例
看想象力和造型的再创作
《如果世界重新开始》
陈诗哥
如果世界重新开始——
老虎也不再叫老虎了,而叫七弦琴;
大象也不再叫大象了,而叫小提琴;
黑熊也不再叫黑熊了,而叫钢琴;
长颈鹿也不再叫长颈鹿了,而叫二胡;
猴子也不再叫猴子了,而叫吉他。
那么,星期天我们将会干什么呢?
我们将会去动物园,看凶猛的七弦琴、小提琴、
钢琴、二胡和吉他。
在动物园里,这些凶猛的动物会仰天长啸,举行
一场伟大的演奏会。
(节选自《新母语》二年级寅集“太古”单元)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绘了一种如果世界重新开始的状态,文字非常可爱,有一种诗人特有的童真气质在里边,读起来很欢乐。
这个文本我当时看到了之后,首先拎出来这几个关键:
老虎+七弦琴
大象+小提琴
黑熊+钢琴
长颈鹿+二胡
猴子+吉他
再结合全文中七次提到的“如果世界重新开始”,我想到用万花筒的形式来表达这种天真浪漫的想象和肆意的变化。
大家可以看到我把这五个小动物做了一个变形和造型上的处理,整体上会有一种拿着万花筒看世界的感觉,一旋转,它可能就会变成这个诗里面下一段的内容了。
一开始我想给每一个小动物安排一种颜色,但是后来发现统一用一种颜色,更能突出动物和乐器的不同形态。后来呢,我就把它们都变成了黑色,然后发现主体还是不太突出,就把背景又统一成了紫粉色。这样画面表达会排除干扰,减少表达噪音,聚焦在一个最突出的点——有想象力的造型上。
在每一张插画的创作过程中其实融入了插画师非常多的想法和创意,虽然最后印在书上的只是一张简单的插图,但是过程中包含了插画师无数次的尝试和调整。
“小”图里的创作亮点
下面我选择了几幅为《新母语》绘制的其他小插画,来和大家分享创作想法。
▲《鱼贩子上当了》
[法]让·娜勒鲁瓦-阿莱/著
选自《新母语》二年级卯集·“民间故事”单元
这个故事写的是一只狐狸在路上戏弄鱼贩子,偷吃他们的鱼。
这张插画中,我用到了一个插画表达手法:通过新场景的塑造表达文本的人物关系。我把狐狸画成了一个木偶的操纵者,鱼贩子自然就成了木偶,这样人物关系就变得更加清晰,其实也是在帮助读者理解文本。
▲《上了锁的山》
[瑞士]于尔克·舒比格/著
选自《新母语》二年级寅集·“太古”单元
山上了锁,每一个人都想进去却不得法,结果一个年轻的小男孩屁股一靠就进去了,然后门又永远地关上了。
这一张我特别满意的是颜色的搭配和材质的使用。金光闪闪又色彩斑斓,会让人觉得这个山很富丽堂皇,里面有宝藏。但是它又会不定时地突然打开,然后关上,让人摸不着头脑,所以在这个门上我画了一些太阳、星星、和月亮,表达时间上琢磨不定的感觉。
▲《国王和商人》
(阿拉伯民间故事)千里/译
选自《新母语》二年级卯集·“民间故事”单元
这个故事有个有趣的情节,傲慢的国王问小人绕地球走一圈需要多长时间,小人回答说跟着太阳走一天就可以了。这幅图其实就是这句话的形象化表达,起到一个辅助阅读的功能。
▲《大地上的事情》
苇岸/著
选自《新母语》六年级亥集·“名家”单元
“孩子们把欢乐撒在里面,仿佛一颗颗珍珠滚到我的窗前。”
作者把游戏和珍珠、欢乐联系在一起,我觉得非常精妙,所以决定拿这句话的意象来设计画面。小朋友在玩弹珠,弹珠又变成了珍珠,两个小姑娘仿佛在珍珠上跳着走,小男孩躲在一边看着她们玩,整体营造出一个有互动感的氛围。
“大人告别了童年,就将游戏像玩具一样丢在了一边,但游戏在孩子们手里,依然一代代传递。”
画面中我用了流线型的装饰和交织的色块,来体现这种时空的模糊感,每一代的孩子,其实都是这样生活的。
《新母语》插画创作心法
大家可以看到,在这六个步骤中插画师要调动的是一种综合的能力,需要整体把控色彩、造型、画面细节、想象力等等。然后通过自己的阅读经验和艺术表达,像一个魔法师一样,把这些东西糅合在一起,传递文本的气质,扩展读者的阅读边界。
这个也是我作为一个插画师最有成就感的地方,我们仿佛看到了文字的另外一面,并且通过自己的画笔,把这一面呈现给大家。读者可以通过一幅图,更多地去联想,更快进入阅读的状态。
艺术之于阅读的推力最后,我知道直播间里很多小学的老师还有家长们,在此我想说一下艺术对阅读的推动作用。
我有一个好朋友,他在海淀的名校当美术老师,我们经常会聊一些美术教育的内容。他们学校经常会有跨学科的课程,但是有一个要求,就是不能为了跨学科而跨学科,而是真正有必要交织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开设这种课程。
我觉得语文和美术有着天然的相似基因——表达自我,两者完全可以进行跨学科沟通。
有条件的语文、美术老师可以搭建一个跨学科课堂,引导孩子欣赏书籍插画或者图画书,进而帮助孩子在阅读过后学会联想、归纳、表达自己的感受,再用图画的形式进行输出。
美术老师可给予相应的绘画技法、构图方式和创意表达的引导,逐步延伸到掌握图文配合的表达上来。家长日常的阅读引导,可以从猜猜插画师为什么要这么画开始,引导孩子学会图画表达。
我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本文节选自锅一菌12月4日在儿童母语教育论坛“《新母语》乐享会”的分享,经演讲者本人审定授权,转载务必申请授权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1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