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现场一角。
詹逾摄(人民视觉)
10月18日,参观者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体验远程技术的3D人脸技术。
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10月18日,市民在“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上体验5G远程驾驶技术。
翟慧勇摄(人民视觉)
10月18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之光”博览会在浙江乌镇拉开帷幕。
詹逾摄(人民视觉)
10月22日,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落下帷幕。其中的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人气爆棚,累计参观人数超过10万,为历届之最。
一大批“黑科技”亮相互联网之光博览会,为人们构筑出一个个全新的生活场景。
课堂更生动有趣了
知识点抽象,学生不理解,怎么办?VR(虚拟现实)可以派上用场。
在中国移动展区,记者试用了一款VR教学眼镜。戴上眼镜后,立马“身处”兵马俑坑。记者可以随意转身,全方位观察兵马俑,知识点会随着记者的视野,不断闪现出来。在眼前闪现的还有一个箭头,一个场景看够了,直直盯着箭头,VR眼镜马上明白了记者的意思,随即拉伸镜头,切换到另一个场景。
工作人员介绍说,教学资源是存储在云盘上的,需要用时,借助5G高速网络,实时下载到VR眼镜设备终端上。目前,VR眼镜已经走进很多学校的课堂,对于讲解抽象知识很管用。但工作人员也表示,目前VR片源还较少,大规模应用还要假以时日。
国家文物局也带来了一种沉浸式体验,运用体感交互、AR(增强现实)等技术,重建年前的良渚文明。
站在体感设备前,记者只要一挥手,自己的影像就能出现在大屏幕上,置身于年前的良渚古城。记者脚底下的走步机轻轻转动,屏幕里的自己则变成站在木筏上,缓缓前行。两岸是金色的稻田,沿途还能看到尚未建好的房屋。河岸边上的“良渚人”不时挥手,向记者问好。
记者了解到,这套互动体验由前方动作捕捉摄像头、后方图像采集摄像头和地面的走步机协同实现,参观者可以现场体验10个场景。
现在很多人会进行线上学习,但在线上,师生之间缺少全面的互动。互动减少会影响老师的发挥。怎么办?
学而思网校想到了AI(人工智能)。在学而思网校展区,大屏幕上展示的是老师授课的画面,旁边还有一组跳动的数据。这就是“AI老师监课系统”。
这个系统的关键技术是两项:语音识别和表情识别。借助这两项技术,“AI老师监课系统”通过分析“亲和力”、“清晰度”、“流畅度”等几个维度,对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实时评估。
体检分分钟能搞定了
在博览会上,“互联网医疗”是一大热门。
记者每次来到腾讯展区,总能看到这里排着长长的队伍。参观者在等待体验“腾讯觅影”眼底疾病筛查AI系统。
“腾讯觅影”对体验者眼底进行拍摄后,不出几分钟,就打印出一份密密麻麻的检查报告。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腾讯觅影”通过对脱敏病例档案进行深度学习,积累诊断能力。目前已支持青光眼、黄斑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理性近视等30多种眼底疾病辅助诊断。
据介绍,“腾讯觅影”已在广东、广西、山东等省份基层医疗系统展开试点。它能弥补基层眼科医生短缺的短板,让低成本的眼底检查在社区和基层普及。
自己会不会得帕金森病?这是不少老年人关心的问题。现在,摇转一下手机就知道了。拿着手机来回摇转几十秒,腾讯“帕金森运动功能智能评估系统”会筛查出用户是否存在帕金森病早期症状。
在“微脉”展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了他们的医疗健康平台。诊前,人工智能与患者进行交流,得出初步诊断结果,医院和医生。诊中,平台能实现刷脸就医,患者不用携带就医卡就能看病、结账、拿药以及打印复印病历。诊后,平台将引导病人进行复诊。目前,“微脉”平台已经在全国80多个城市落地。
医疗与5G结合,让从前的设想变为现实。
中国联通展区展示了一场远程肠道手术。在手术中,实施手术的是浙江杭州的医生,通过直播,外地专家可以同步观察并指导整个手术过程。“在远程手术中,最重要的是网络延迟,如果延迟度过高,手术风险就会增加。而5G技术低延迟的特点,保证了远程手术的安全性。”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有了5G技术,专家甚至可以同时指导多场手术,有效缓解了基层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
娱乐又有新花样了
有了AR,一个人就能组个乐队。
在中国移动展区,AR乐队体验很火爆。坐在架子鼓前,记者的影像同步到屏幕上,随后,两个吉他手出现在记者影像身旁,一支虚拟乐队就这样组建起来了。记者敲击架子鼓,20秒后,乐队的首支单曲诞生了。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