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传玖和他的遵义神曲乐器有限公司陆青剑赵相康摄
电视剧《吉他兄弟》中的方清华和方清明的人物原型,是遵义神曲乐器有限公司董事长郑传祥和总经理郑传玖兄弟俩。在正安县安场镇吉他产业园的遵义市神曲乐器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忙碌的郑传玖。兄弟俩在广州有一家吉他贸易公司,作为大哥的郑传祥一直在那里做吉他出口贸易。“对外宣传”,一般都是兄弟郑传玖。
在宽阔的厂区广场,分别耸立着一尊蓝色吉他和白色五线谱雕塑,那是郑氏兄弟创业梦想的见证,也是正安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块闪亮招牌。《吉他兄弟》在正安吉他产业园拍摄时,在这个广场就有好几场戏,现实场景与故事画面交织在一起,呈现出来的是真实的质感,“所以,很多人都说电视剧很真实。”郑传玖说。
《吉他兄弟》剧照剧组提供
要了解《吉他兄弟》的故事创作背景,得回溯到上世纪80年代。年,正安县组织“娘子南下广州番禺务工”,开启了中国有组织劳务输出的先河。跟随着正安成千上万劳务大军的步伐,上世纪90年代中叶,郑传玖从家乡安场镇解放村来到广州进厂打工。在经历了两次转厂后,年受到同在广州务工的哥哥郑传祥影响,郑传玖接触到吉他制造行业,成为宝嘉乐器制造厂的一名工人。
喜欢琢磨的郑传玖很快掌握制造吉他的相关技术,成为厂里的骨干,几年时间,他从一名车间工人被提拔为主任,再后来当上了厂长。年5月,郑传玖和哥哥郑传祥联手创办广州神曲乐器,代工生产“依班纳”“塔吉玛”等世界知名品牌吉他。年正安县邀请兄弟俩回乡创业,之后贵州第一家吉他制造企业——遵义市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横空出世,兄弟俩将生产线从广州搬回老家正安,当年就让近名员工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而今员工已达多人。
《吉他兄弟》基本上按照劳务输出——广州打工——回乡创业的线索来展开故事,这与郑传玖兄弟以及无数“广飘”的正安打工者的轨迹基本吻合。因为电视剧所讲的故事与“神曲乐器”的发展异曲同工,而且又在厂里拍摄部分镜头,因此10月18日那天郑传玖曾组织工人收看,“每个人都显得很兴奋”。
郑传玖(右)在车间和工人交流陆青剑赵相康摄
郑传玖说,电视剧虽然增加了许多戏剧化的东西,但还是真实地反映他们当年创业时的那种状态。回想当年,他觉得当时的拼打非常辛苦。“为了写好电视剧,编剧吕品品的编剧团队多次采访我,从我的故事里找到了有血有肉的内容。本来很多镜头要在‘神曲乐器’拍摄的,但因为我们的订单太多,不能停产,剧组只好转到生产量较少的乐器厂拍摄。”
为了把吉他做成地方文化品牌,从年开始,正安县启动吉他进校园工作;年实施“百千万工程”,即培养名专业吉他骨干教师,培养0名学生吉他手,培养00名吉他爱好者。小学三年级以上的学生开始学吉他,每周有两节吉他课。名专业吉他教师,均由贵州省吉他学会协助完成。“正安吉他产业有了很好的人文氛围和延伸链。”郑传玖说。
今年疫情期间,“神曲乐器”停工两个月,但从5月复工至今,“神曲乐器”的订单有增无减,甚至比去年同期提高15%以上的水平,连年的订单都已排满。郑传玖分析说,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电商兴起后拉动了消费;二是因为消费水平的提高导致人们的爱好越来越丰富,吉他因为携带方便、好学的特点,受到钟爱;三是国外的吉他生产因为疫情受挫,人们转而把目光投向中国。
郑传玖到车间检查生产是一种常态陆青剑赵相康摄
现在“神曲乐器”的订单以出口为主,产品出口全球几十个国家,巴西、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都能看到中国正安制造的吉他产品。正安吉他产业虽然起步才几年,但如今风头不仅盖过了广州,还一举成为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对此,郑传玖感到十分自豪,“因为一把小小的吉他能让正安名扬天下。”
为什么带着吉他回到家乡发展?郑传玖说,一是因为正安县政府的优惠政策吸引,二是因为家乡情结,三是因为人才优势。在广州的正安打工者,有5万多从事吉他制造,他们熟练掌握吉他制造技术,所以郑传玖兄弟俩把厂子搬到家乡来,有好些熟练工就跟着回来了,在家门口上班,很方便。
“神曲乐器”是正安吉他产业园的骨干企业陆青剑赵相康摄
郑传玖扳着指头说,在“神曲乐器”上班的技术工,每个月的收入可到上万元,收入少的也是多元。全场多工人中,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多人,可以说进厂就脱贫了。现在正安有生产吉他的工厂及配套企业70多家,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规模。郑传玖预言,电视剧《吉他兄弟》播出后,将会带来一个很好的现象,来正安学习、参观、考察甚至旅游的人会多起来,全县学习、演奏吉他的氛围会更好。
文/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陆青剑赵相康
文字编辑/舒畅
视觉/实习生龚拉
编审/李缨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2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