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老史
ChengPeng-美月如你(吉他独奏)02:40来自白浪情武汉,她位于祖国的中部,万里奔流的长江和数千里之长的京广铁路在这里十字交叉,无论是去东西还是南北,她都是一个重要的十字路口,因而历史上有“九省通衢”的美誉。
京广铁路,在它年轻的时代可不是这样称呼的。那时从北京到汉口这一段是先建成的,叫京汉铁路;从武昌到广州这一段是后来修筑的,叫粤汉铁路。
京汉铁路,原称卢汉铁路,因为它的起点是北京(当时称北平)卢沟桥。它经过河南郑州一直向南,最后的终点是湖北的汉口。这是由清政府自己修筑的第一条中国铁路,当时由天津关道盛宣怀为督办大臣,统筹修建工作。年底,从南北两端同时开工,年4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全长公里,通车后改称京汉铁路。
京汉铁路的南端汉口通济门至黄陂滠口一段,是由当时的湖北总督张之洞借比利时款修建,长23.5公里。
这张图简要介绍了汉口市区最后一段铁路的走向。在铁路线的东南边,是汉口繁华的街道,而在西北面,就是武汉的郊区了。因此武汉人经常把住在铁路北边的人称为“铁路外的”,意思就是说人家是乡下人。
当时在武汉这段铁路上设了祁家湾、滠口、汉口江岸、汉口大智门、汉口循礼门、汉口玉带门等几个车站。玉带门车站虽然是个四等小站,但它却是京汉铁路最南边的一个车站了!
大智门车站是京汉铁路上最南边的一个最大客站,也是以后的汉口火车站。它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京汉街,又名京汉火车站。于年建成启用,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汉口火车站”。
江岸火车站作为京汉铁路上位于汉口市区内的首个火车站,建于年4月,时名“汉口江岸火车站”。因位于刘家庙,故当地人俗称为“刘家庙火车站”。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发动的二七大罢工中,该站曾作为京汉铁路大罢工总指挥部。年2月7日,二七大罢工遭吴佩孚镇压,工人领袖林祥谦在江岸站被处决。
年5月1日,该站正式定名“江岸站”,并进行了改扩建,成为当时湖北省最大的铁路货场,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八大货场之一。
年4月8日,按照武汉市城市规划建设需要,有着年历史的江岸车站正式拆除,车站内三公里的六股铁轨全部拆除完毕。
京汉铁路建成后,广东、湖南、湖北三省的绅商们提出,修建一条从广州到汉口的铁路,命名为粤汉铁路。这条铁路于年动工,但由于经费等众多原因,它经历了种种磨难,前后停停修修,修修停停,居然用了三十六年时间,直到年才全线通车,全长.6公里,现为京广铁路南段。由于当时的技术、资金等条件所限,无法修建长江大桥让铁路过江与京汉铁路相接,所以这条粤汉铁路实际上只是从广州通到武昌,其终点站就是位于武昌城北江边的徐家棚车站。
武昌徐家棚车站后来改名武昌北站,很长时间内都是粤汉铁路的起点站。
年7月粤汉铁路动工时,湘鄂一段最早在鲇鱼套开工。但因资金不足及征地问题,武昌段停工达七年。
耸立在汉口滨江公园的詹天佑雕像
詹天佑当时主持修建粤汉铁路武长段(武昌—长沙)、以及粤汉铁路的专用码头——粤汉码头。因此在年粤汉铁路再次开工时,时为汉粤川铁路总工程师的他,放弃了原先的鲇鱼套作为终点站,重新选择了更北一点“地面开阔,水流不急”的徐家棚,于是徐家棚成为粤汉铁路的终点站。年9月16日,湘鄂段竣工通车,自武昌徐家棚站至长沙,全长公里。
詹天佑还于年设计了武汉最早的长江大桥结构图,起止点跟现在的长江大桥一样,正是龟山和蛇山。从设计图可以看到,大桥为单层桥面,八股道,中间走火车,两边依次为电车、马车、行人道。在当时的环境中,他能把这座大桥设计得如此先进,不能不佩服他的前瞻眼光。
至此,京汉铁路与粤汉铁路相继建成通车,汉口和武昌也都有了铁路,但被长江天堑所阻隔。
年4月8日,徐家棚码头的旅客轮渡通航。至此,南来北往的火车乘客只好从徐家棚站或者江岸站下车,乘船前往长江对岸。武昌乘客前往汉口的粤汉码头,再转辗附近的京汉铁路刘家庙站(即江岸站),汉口的乘客到徐家棚车站,再转乘其他列车。
年3月,长江南岸的粤汉铁路徐家棚站(今武昌北站)与北岸平汉铁路刘家庙站(今江岸站)之间的铁路轮渡通航,火车乘渡轮过江从此成为“江城一景”。
然而到了年,日本侵略军进逼武汉,火车轮渡被迫停航,直至中国抗日战争结束后的年才重新开航。
我由于年9月份才从江苏扬州来到武汉,那时武汉长江大桥正好通车,加上小学生也没有机会去乘火车,没有看到火车轮渡运营的过程。但是后来有机会从郑州乘火车绕道去南京,亲身体会到一次乘火车渡江的经历。那天晚上车到浦口,12节车厢被拆成三截。然后被机车拖来推去,折腾了小半夜,最后都被推放到渡船上,整齐地排成三列,然后轮渡启航向对岸驶去。直到天色蒙亮,轮渡停靠南京对岸码头,机车再来回折腾,把三截列车连成一列,再拖到下关车站,此时天色已经大亮了…
现在,这些轮渡及码头上的钢架只能留给后人当遗迹参观了…
火车轮渡通车后,从京汉铁路南下的火车就可以让旅客直达武昌了。在武昌城东的宾阳门(大东门)外设武昌车站,北方来的客人不用折腾就直接到武昌城门口了。
图中由上而下的红线是从武昌北站(徐家棚)过来的老铁路线,从右过来的红线是后来长江大桥通车后改建的新线路。为此,后来武昌站稍稍南移,改建在今天武昌火车站处了。
建国初期,李文骥、茅以升等一批桥梁专家向国家领导人建议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支持。年9月1日,武汉长江大桥作为中国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动工建设。
年3月16日,武汉长江大桥完成桥墩建设工程;7月1日,完成最后一根钢梁安装,并完成合龙工程;9月25日,武汉长江大桥工程竣工;10月15日,武汉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交付使用。
年10月15日,“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武汉长江大桥是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也是新中国第一座公铁两用大桥。该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武汉大桥工程局在苏联专家的协助下修建,全长米,其中正桥米,北岸引桥米,南岸引桥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连接中国南北的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在我国桥梁建筑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对中国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大桥修通后,京汉铁路从汉口玉带门车站引出,通过江汉铁路桥和长江大桥,再经过蛇山北麓,从大东门附近的跨线桥转向南方,接到武昌新火车站,和粤汉铁路完整地联接了起来,成了真正的京广铁路。从此武昌火车站就基本上代替了武昌北站,成了京广线上一座重要的客运站。
最早的武昌火车站
年1月,通湘门车站开工建设,6月完工,年3月,通湘门车站开始营业。该站位于现在武昌站南端道口附近,站级为二等,当年车站业务量少,仅有一条站线,一所小票房。除了徐家棚和通湘门外,武昌还有余家湾和鲶鱼套车站。
武昌余家湾火车站
今天武昌火车站的行包房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左右的武昌站的临时候车室。
因当时通湘门距市中心较远,旅客乘车不便,便于年开工建设武昌总站,并于年元旦建成使用,同时撤销通湘门车站。因武昌总站位于宾阳门(即大东门),又俗称宾阳门车站。该站站房建筑新颖壮观,站前广场宽敞,交通方便,站场有股道7股道,站台3座。
年10月,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后,在接近通湘门处开始新建武昌火车站。由于一些原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建成使用。
二十世纪初,武昌站再次进行站房改造扩建,改造扩建后极具荆楚特色的“楚王宫”武昌火车站以豪华气派的面目出现在大家眼前。
南下的列车在武昌站整装待发
本人从十岁起从扬州来到武汉,除去在部队当兵的六年,在武汉已经生活近六十年,看着武汉的铁路飞快发展,打心里觉得高兴。特别是当年当兵又是当的铁道兵,对铁路有一种说不出的美好情怀。因此遍搜网上资料和图片,凑成这篇拙作,希望读者能喜欢!文章如有不到之处,也希望大家不吝指正!
文章中有些图片系从网上下载,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编辑:严京平《白浪情》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f/4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