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发展 >> 正文 >> 正文

马伊琍40岁,中场休息了,下半场更重要

来源:吉他 时间:2023/5/31
北京皮炎医院好不好 http://m.39.net/pf/a_9052601.html

口述

马伊琍

采访、整理

KUMA

见到马伊琍时,她刚结束上一轮采访,迅速整理了仪容又坐回单人沙发里。她还是一头短发,牛仔裤配运动鞋,指甲修剪得很短,是她一直喜欢的“舒适、自然又好看”的那种打扮。

马伊琍是女演员,也是一名母亲。工作之外,她把自己更多地放在家庭里,充分浸润在生活中是她创作的动力来源。今年9月,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在远方》播出。去年年底开始拍摄时,正好是马伊琍休息一段时间后,当时的状态“精神饱满,创作欲望强烈。”她认为,演员的表演是一时一世,每个角色恰恰都记录了当时的人生状态,观众所看到的表达是相对滞后的。

过了四十岁,马伊琍觉得自己的人生进入到中场休息时间。她形容二十岁的自己像一块坚硬的石头,四十岁开始主动走出那个坚硬的外壳。面对自我的变化,她觉得一切来得正是时候,“欲速则不达,如果放下了,这件事情反而就朝着你本心所向的方向去。”

本文根据马伊琍的采访整理而成。

“拍完《我的前半生》之后我休息了整整两年,没有作品。

那两年就是踏踏实实地早上送孩子,看看电影、上课、喝咖啡,接孩子,晚上陪孩子聊聊天,然后就睡觉了。每天生活都是这样,没有什么变化,特别规律。那段时间我是整个人浸润在生活当中,特别深入地、接地气地在生活。

拿到《在远方》剧本的时候,我手上只有前五集。前五集里没有后面观众看到的那些最争议的东西。前五集是非常‘安全’的,我当时觉得这是有一点传统、有一点安全的那种剧本。

我一开始希望我要演的角色路晓欧是个比较明确的人物,但是在前五集剧本里,我感觉这个人物一看我就知道该怎么演了,好像对于我来说,没有太大挑战。所以,说实话,当时我想要演这个角色的冲动并不强烈。

后面的剧本是边写边拍的。有的剧边拍边写可能是实在来不及,完不成。这次是因为编剧申捷不想对以前的东西盖棺定论,他的风格太写实了。申捷跟我们几个演员同龄,正好凑了一帮真正的七零后,我们非常了解我们成长的时代,所以大家很聊得来。可能写完某场戏的时候觉得当时那种感受是对的,但是现场演的时候突然就觉得那不对了。我们在拍的过程中每天都有新的想法,随时对人物的走向进行调整。这样的剧本还是要冒一些风险的,但不冒险永远得不到你想要追求的东西。

这是一部很真实的创业剧,它表现的是一代人从90年代末一直到现在的价值观,而且这是在一个非常宽松的环境下完成的剧本。《在远方》一直说到了现在,你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这个剧本不是在说一段虚构的故事,就是在这个时代环境下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

剧中三个角色姚远跟路晓欧、刘爱莲三个人之间的关系我们讨论了很久。一开始我们所有人都有点担心,这样的关系会挑战观众的感受——有很多观众会带着道德审判来看这一段。但是我们越讨论越发觉到,难道人性不是这样吗?难道一个男人一辈子就只爱一个女人吗,难道一个女人一辈子就只爱一个男人吗?包括后面刘达这个人物出现,我跟编剧申捷讨论过我和刘达要不要结婚、要不要有一段婚姻。我们最初的想法是这两个角色要有一段婚姻,后来我们发现,不要有婚姻,他们之间有一段情感,就足够了。

像路晓欧因为爱情和家庭关系紧张的那个剧情,在生活中其实就有不少吧。观众觉得这是个多么任性的女孩,但现实中难道没有这种事吗?所谓的孝真的不是事事都听父母的话。孝最早就叫‘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是你要保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爱自己就叫孝。一个好的父母,绝对不会希望孩子一切只听自己的,你生的是一个人,不是你的附属品。我觉得好的父母就是希望孩子过得开心,这个就是伟大的爱,爱是无私的、不图回报的,让孩子什么都听你的,这是控制。这是我成为母亲之后真正意识到的道理,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这样的观念,我希望她们过得特别好,感谢我的孩子,她们让我第二次成长。

还有,路晓欧后来发现自己有能力去帮助姚远完成他的梦想,实际上她是在弥补童年时候的自己。到这个时候,她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母性,在精神层次上给予他人可以极大地满足她自己。这段在很多人看来是在‘犯错’,其实路晓欧是聪明的,知道自己能给予的是什么,可以适时地退出、转换自己的身份,去追求人生下一步想到达的境界,没有止步于一个男人身上。

我们把人物变得很真实,即使它可能会让观众不适。观众看剧时很希望看到一个人从一而终,对不起,生活当中这种‘圆满’的事都是少数,为什么影视剧当中人就要活得这么假?我们为什么不把它写得真实一点?今天你们看了难受,但是好好想想,你们为什么会觉得难受?因为生活就是有很多痛苦、灰暗的部分,你不愿意面对。这才是最有意思的地方。”

《在远方》剧照

《在远方》剧照

《在远方》是马伊琍阔别两年后的回归之作。剧中故事从路晓欧23岁时讲起,一直到成年,到她成为“运筹帷幄的女强人”。这部剧播放时,马伊琍曾经在微博上感慨:“人生,是不断地放下与告别!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没有勇气好好告别,尤其是亲密关系。”剧中人物路晓欧的设定与马伊琍同年。那么,马伊琍二十多岁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子?

“我的成长背景跟路晓欧完全相同,进入角色时会想到自己二十岁的时候。

年我刚刚大学毕业,那个时候我话很少,大部分都是在听,一切都是未知的。

不管二十年前还是现在,年轻人的打拼也没什么不一样,都要靠努力。我当时觉得生活中别的困难都不觉得困难,就觉得当自己找不到自己特别心仪的人是最大的困难。现在年轻人的生活,被科技、电子产品侵入太深,有太多外力把他们的精力打散了。现在身边二十多岁的小姑娘都不谈恋爱,说找不到男朋友,她们的生活,动不动就可以看起来很丰富,有那么多电子产品,看这个看那个。

在我二十来岁那个时代,手机就是一个高消费品,不是很多人都拥有手机的,也没有ipad,也没有这么丰富的网络资源。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们都在拼命地谈恋爱,大家吃饭时就是在说话,没有人看手机,有很多话题去聊。有特别丰富的思想,每天都有碰撞,每顿饭都很开心,有很多收获。可是现在大家吃饭就是在玩手机,好像人跟人之间并不需要太多的交流。现在的年轻人好像也不太热衷于谈恋爱,这个我还挺不能理解的,我觉得有点浪费他们的大好青春时光。

那时候我上课、拍戏、谈恋爱、聊天,大众娱乐也没有那么丰富,生活节奏很慢,和远方的朋友交流还会写信。

我周围的朋友很多都是第六代导演,是又穷又有理想的一群人。我也穷,没钱旅行,买张机票都要买最便宜的打折机票,坐火车,硬卧都已经很不错了。恋爱才不要花什么钱,除了吃饭,就是出来走走路,聊聊天。大家凑到一起吃饭,饭桌上聊的都是电影,那个时候有碟嘛,看了什么电影,大家就一起讨论说这个导演太牛了,那种拍摄手法、思想什么的。要么就是弹个吉他或者唱歌,也不打牌,不打麻将,大家都是纯聊,聊电影,聊艺术。那时候我理想型的男人是很出色,在专业上要求非常高的人。现在回头想啊,真不是那么回事了。

我的父母年轻的时候很穷,他们是插队时认识的。我们家以前住石库门,住房条件很差,特别小,因为想让爷爷奶奶住有空调的房子,我大学时拍了很多广告,也接了很多戏,所以大三存到一笔钱的时候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买了一套房子。

受父母的影响,我从小的恋爱观从来就是可以摒弃一切,不看金钱。我认为爱就是非常纯粹的,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我一度瞧不上有钱人,甚至于对有钱人还怀有‘敌意’,觉得有钱怎么了不起了?就是那种又穷、又骄傲、又要自尊的小姑娘,非常理想主义。

那时候爱在我心里就是一件很伟大的、很让人兴奋的事,爱情太让我好奇了,是必不可少的。其实我到现在还是这样,我认为我对爱这一部分的追求,从来都没有被世俗改变过。我年轻的时候特别疯狂。从上戏毕业之后,我为了爱情为了理想跑到了北京,一待就待了十几年。

我以前是个不喝酒的人,至今我都无法从酒精这件东西上寻找到快感。但是我后来没有恋爱的那几年当中,跟很多年轻人一样,天天晚上混酒吧,混到早上,这些事情我都干过,特别了解。后来就觉得那段时间真的过得好无聊。但是回头想想那段日子也很珍贵,如果我曾经没有这样疯狂过,我总是要对那样的生活抱有一种好奇心。我怎么了解人性,怎么会去审视自己?那种遗憾不要留。

让我回想年轻时遗憾的事,我的回答是:没有。我觉得遗憾也好,后悔也好,都没有用,就是接受。但是我当然也有过不去的时候,只能不停地告诉自己要接受。可以去想为什么‘我过不去’这个事儿,它一定有一个点,总有一天会过去。

我以前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去做一些看起来出格的事。年轻的时候不会那么理智的,谁年轻时没有疯狂过?不疯狂就不叫年轻了。年轻的时候不疯狂、不去探索、不去冒险,你难道要四十多岁以后才去疯狂吗?那时候才补课,补回来就要出事了。我经常鼓励年轻人一定要多出去玩,勇敢地去恋爱,因为此时你的精力充沛,有机会犯错,年轻时就是不停地犯错不停地成长。但是你千万不要说‘我就去犯错,我不反省。’那就完蛋了,只能在错的路上越走越远。”

二十岁的马伊琍

二十岁的马伊琍

二十岁的马伊琍

二十多岁毕竟是二十年前的事情了。几年前,马伊琍出演了“罗子君”以及“孙芳”,这标志着她作为一名成熟女演员成功转型——这也让更多人将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