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四年前,来自五湖四海的20位学子共同构建了国际学院级通信工程(中外合作)班这个大家庭。四年里,该班级先后荣获校五四红旗团支部、校先进班集体和重庆市先进班级等荣誉称号,也取得了就业率%,升学率80%,国外升学率65%的好成绩。
该班共有13位同学被国外高校录取,其中9人被QS世界排名前50的大学录取,4人被QS世界排名前的大学录取,包括伦敦大学学院(UCL)(QS排名第8)、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QS排名第12)、曼彻斯特大学(QS排名第27)以及伦敦国王学院(KCL)(QS排名第35)等国外高校。其余7名同学也都有着很好的毕业去向,其中2名同学被推免至北京邮电大学和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1名同学考取成都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4名同学签约企业。“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再优秀的班级都不是一天炼成的,在班级成功的背后,蕴藏着他们不懈的努力。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如果说优秀有起点的话,那么班级的起点就是“英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培养方案为该专业开设55门课程,全英文课程31门(56.3%),其中27门(49.1%)由英方教师到校授课,所以他们要直接和外方老师全英交流,这对该班同学的英语能力要求非常高。最难的莫过于大一的时候,他们不止要学习专业课的基础课程,还要抓紧时间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
跟其他专业的英语课程相比,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的英语课更重视提升同学们的口语和文献阅读能力,而且为了模拟全英环境,他们的英语课程大部分由英方老师授课,所以该班级接受的英语教学带有着浓浓的英国特色。就拿作业来看,英方老师喜欢把几个章节的内容合起来组成一个"大作业"来考验他们的英语综合能力,而不是单纯地布置英语题目给他们。
除了大学英语课等基础课程,学院还为他们专门安排了雅思,托福等各种不同方向的英语培养路线,使他们在提升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还熟悉并参加了各类为出国做准备的相关英语考试。
参加各种科研创新竞赛是每个理工科学生必不可少的经历,国际学院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也十分注重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在同学们参加竞赛的时候,学院会为每10名学生配备2名学术导师,1名为中方教授,1名为英方教授,全程引导学生学业学习和团队科创活动。除了中方老师手把手的指导,外方老师也会关心同学们对科研项目的需求。因受疫情影响,他们只能在线上交流,但是所处区域不同存在着时差,往往重庆这里天还亮着,而老师那边已是深夜。但外方老师仍旧非常热情,会及时回复他们提出的问题,保证不影响同学们的项目进度。除此之外,外方老师还会耐心地用图表和代码来给他们讲解文献中难以理解的部分,并会帮助他们将大目标细化成一个个小问题,激励他们由浅入深,不断向前。
竞赛时,队友的陪伴亦是不可或缺的,而该班同学参加竞赛时的队友基本都是自己最熟悉的同班同学,他们有时会在班里组成几个小分队来参加同一个比赛,就比如年的数学建模国赛,他们班就有两队同学参加,一队由帅辰昊和梁栩珩组成,另一队由李双宁、石超华和龚艺丞组成。经过充分的准备,两队最终都获得了重庆市一等奖,在拿得奖项的同时还收获了友情。“学贵得师,亦贵得友”,班级的同学在老师与彼此的帮助下多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蓝桥杯”大赛、ACM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省部级以上(其中国奖5项)的荣誉。还发表了SCI(二区)论文一篇,其他高水平论文4篇,发明专利6项。
在平时的学习中,该班的同学会充当彼此的老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短板,他们会利用彼此的优点来互相帮助。平时他们会自发组织全班一起自习,会在上课时争抢教室前排,还会在复习周成立学习小组一起复习,甚至结伴去“抱”年级第一与任课老师的“大腿”。
除了学习上志同道合,班的凝聚力也是很多班级追赶不上的。他们每学期会举办两次班级聚会,会一起参加团日活动与志愿服务活动。除此之外,他们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类文体活动,由班级内部组队参加学院英文短剧大赛、英文歌手大赛、汉语角以及中外师生趣味运动会等活动,既提升了英语应用能力,也促进了中外人文交流和文明互鉴。
同学们在每日的相处与磨合中早已脱离了普通的同学身份,他们是朋友,更是家人。在教室内他们互相督促学习,在教室外他们则会相约一起弹吉他、打球、参加社团活动。这一次次集体活动,使他们越来越“拧成一股绳”,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在生活中彼此关心。优秀的学风与强大的凝聚力使他们连续8学期稳坐年级第一的交椅,取得平均GPA3.2/4.0的好成绩,更是获得校级学业奖学金25人次,其中1人次获得国家奖学金,2人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
“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
因为该班是我校与英国布鲁内尔大学合办的通信工程专业首届毕业生,所以学校对他们寄予了厚望。国际学院为了让同学们能够顺利地出国深造,设立了一系列的比赛活动。每年学院都会统计老师们的一些科研题目,积极为同学们创造科研机会并提供科研资料以及可申请大学的招生信息,全方位的满足同学们的出国需求,并从大二开始时就专门开展有关讲座普及出国流程。每至长假期前,学院还会联系国外合作的大学进行短期的交换生活动,资助学生们参加类似的项目来扩充阅历。19年暑假,学校组织了一次赴布鲁内尔大学为期21天的summervisit,该班共有8名同学参加,同学们在交流活动中与布鲁内尔大学机器人社团一起制作避障机器车、与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材作者JohnStonham面对面交流、在布鲁内尔大学教室上课、还参与了外方学校帆船俱乐部组织的帆船体验活动,并和教职工足球队踢了一场足球比赛。在这一星期内,他们感受到了很好的workshop的氛围,收获颇多,也让他们提前了解了部分留学生活。
由于我校中外合作办学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Lecture+Seminar的教学方式,该班级已经非常能够适应国外的教学氛围以及科研氛围,这也使得该班级65%的同学都选择了出国深造。且该班级出国深造的同学都去到了世界排名很靠前的学校,当问到他们是怎么做到的时候,该班级的同学纷纷表示除了个人软背景(项目经历、比赛、实习等)优秀以外,还得益于学校带给他们的强大的硬背景(院校水平及成绩)。我校4+0的中外合作办学体制,使得该班同学能够在毕业的时候获得重庆邮电大学与布鲁内尔大学两个学校的学士学位,再加上通信专业是我校的王牌专业,教学质量高,因此他们的国际认可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而且据该班同学所说,在他们申请国外院校的时候,国际学院的所有领导老师都给予了他们很大的帮助,老师们会利用丰富的经验来指导同学们进行申报。加上平时该班级专业课上的中方老师也都有留学经历,所以也会从发展方向、院校选择、申请时间结点等方面给他们提供建议,甚至会帮他们写推荐信。
至于没有选择出国的同学,这四年全英教学的环境也为他们的就业带来了很大的优势。面试时,许多单位都对英语有一定要求,一些企业甚至要求全英文自我介绍和回答问题。而中外合作项目培养的口语基础恰恰成为了同学们在竞争时握有的巨大的优势。另外,学院提供的大量留学项目也给同学们的简历增添了不少含金量,尤其是对于一部分涉及海外工作的岗位,企业往往更看重学生们国际交流这一方面的经历。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毕业在即,选择出国的同学们陆陆续续地开始了出国前的准备,但无论是出国,读研还是就业,班级的同学们都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相信他们在未来的人生中一定能够“前程似锦,一路繁花”。
来源:重庆邮电大学文案:宋宇鑫、蒋楷瑶、张芷树排版:谢玉婷、刘骏责任编辑:罗嘉欣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