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您现在的位置: 吉他 >> 吉他介绍 >> 正文 >> 正文

大山里的飞翔梦上

来源:吉他 时间:2022/12/21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

本文转自:遵义日报

  周钰姣

  盛夏,阳光耀眼,凤冈县新建镇,清澈的洪渡河波光粼粼,自西向东悠然而去。两岸叠翠,郁郁葱葱,林木梢头,新绿惹人。阳光给嫩叶镀上明亮的光芒,如跳动的火苗。

  潺潺流水声中,一阵欢快的鼓点传来,嘈嘈切切,如雨点跳跃在河面,漾起阵阵涟漪。正在地里薅着玉米的杨光明抬起头来,拄着锄把,侧耳倾听着鼓声,满脸的皱纹笑成绽放的金菊:“娃儿们又开始演奏了。”

  (一)

  鼓声、琴声伴着歌声飘来,歌声稚嫩婉转,清脆欢快。沿着山路循声而去,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正迎风飘扬。

  走进新建镇大水完小,宽阔的操场正面,一排与两层教学楼齐高的木槿树异常夺目,粉紫色的花朵散发出缕缕清香,欢快的旋律则来自教学楼的三楼。

  难以想象,黔北大山窝窝里的乡村小学,竟然藏着摇滚乐队,不仅有,还有两支。

  梦想,在什么地方/总是那么令人向往/我不顾一切走在路上……

  孩子们正在演唱《公路之歌》。樊彪和童卫,两位90后老师,正如往常一样,指导着他们排练。主唱、贝斯手、吉他手、键盘手、架子鼓手,这是一支由七个孩子组成的完整的摇滚乐队——打火石乐队,他们中年龄最大的12岁,最小的只有7岁。

  孩子们指法娴熟、神情专注,眼角眉梢都沉浸在旋律之中。面对我这个陌生访客的不期而至,他们微微一笑,继续着自己的练习。不敢相信,这些大山里的孩子从第一次见到乐器到完整演奏出第一支乐曲,仅仅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

  故事要从樊彪和童卫这两个小伙子说起。年8月,27岁的樊彪大学毕业后,考入新建镇大水完小,担任一名特岗教师。山窝窝里的大水完小总共45个学生,平均每个年级只有七八个,他们中一半以上还是留守未成年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贫乏又枯燥。到校不久,樊彪就萌生了组建一支乐队的梦想,以丰富孩子们的精神生活,培养孩子们的审美情趣。

  可这事谈何容易,在校时就组建过校园乐队的樊彪再清楚不过,一支乐队至少需要数名队员掌握多种乐器的演奏,而自己只会弹奏吉他和贝斯,因此这个梦想只能悄悄埋在心里。年8月,另一位音乐老师童卫的到来,再次将樊彪的梦想唤醒。

  这年9月,在一次聊天中,音乐学专业毕业的童卫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干脆我们在学校组建一支乐队?”“太好了!”樊彪连声叫好,这和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梦想的火花将两颗年轻的心点亮。说干就干,他们选中了教学楼三楼那间杂物室作音乐教室。杂物室被塞得满满当当,光是手抬肩扛,两人就花了整整三天。

  既然是音乐教室,当然少不了必备的乐器。樊彪和童卫只有吉他和贝斯,组建乐队,显然远远不够。

  乐器大多不便宜,两个刚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工资不高,囊中羞涩。他们就厚着脸皮,四处募集。很快,樊彪的朋友送来了一套架子鼓,童卫的朋友送来了一把贝斯。樊彪打听到,自己大学时组建的那支乐队音响还闲着,高兴极了。音响远在多公里外的铜仁市,为节省运费,两人一跺脚,借了辆车风尘仆仆赶了过去。可音响太大,根本装不进后备箱,捆放在车顶更不安全,最后还是找了货车才拉回学校。

  虽然陆陆续续募集到一些家底,但乐器还是不够,两人又一咬牙,通过网络平台贷款一万多元来补充添置。

  (二)

  乐器终于配齐了,接下来就是选人,选主唱和演奏者。咋选?孩子们对于乐器全是零基础,连啥是乐队都两眼迷茫,樊彪和童卫想了个办法,摆摊设点,让大伙儿自己选。

  国庆节刚过的那天下午,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刚跑出教室就惊呆了——操场上,摆放着好多从没见过的新物件,在秋日的阳光下闪着金光。这是啥?小脑袋们全呼啦啦围了上来,挤在一起,东瞧瞧西瞅瞅,用鼻子闻,用小手摸,几个胆大的还弯起食指,敲了敲架子鼓的吊镲,“当——!”响声惊起一片兴奋。

  樊彪和童卫一边观察着孩子们的反应,一边介绍着乐器,同时随意弹拨敲击几下。乐器发出悦耳的曲调,令孩子们惊奇迭起。趁这当儿,两人宣布了组建乐队的喜讯。

  “要报名的举手!”话音刚落,小手“哗啦啦”举成了一片小树林。呵!两个老师喜不自禁望向对方——四十多双小手还在巴巴地高高举着,个子矮的小不点都踮起了脚尖。

  可仅仅一周,多半的孩子就打了退堂鼓。他们不识谱,看简谱如看天书;学乐器吧,大多需要十指配合,远比回家放羊难多了。起初的好奇劲儿一过,大伙儿就没了兴致,生了畏惧。最终坚持着留下来的七个孩子,好歹组建成了自己的乐队。

  乐队总得有个名儿呀!校长姚姚说,就叫“打火石”乐队。她解释道,打火石坚硬又质朴,让孩子们通过音乐的碰撞,迸发出梦想的火花。

  (三)

  “啥?参加乐队?不会影响学习?”乐队七个队员中绝大多数是留守未成年人,爷爷奶奶一脸茫然,把脑袋摇成了电风扇。樊彪和童卫只得一趟趟跋山涉水去家访,苦口婆心地磨嘴皮子。

  好不容易把家长的工作做通了,又有成员要开溜。吉他手冷凤敏眼看着别的同学都下课玩耍了,自己还得练习两个小时,心里痒痒的,哪里坐得住。再说双休日还要排练,太辛苦。爷爷奶奶也同意她退出。樊彪和童卫又立马翻山越岭赶去她家,和一家人套近乎,把年轻的胸脯拍得山响,保证冷凤敏乐器课业两不误,这才打消了老人的顾虑。还有两个孩子听说练好后要登台表演,当即就吓呆了,胆怯得生死不再摸乐器。咋办?“凡事之贵,必在其难”,两个老师早有思想准备,最大的困难不在孩子和家长,而在我们自己能不能坚持。涩涩一笑,又一个一个,一趟一趟去做工作……

  总算进入教学正轨了,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乐器,根本不识谱,完全无从着手。樊彪和童卫把脑袋都想大了,从最简单的几个旋律教起,一遍一遍地教,一个一个地教,手把手地教。每天放学后两个小时的练习远远不够,他们又把周末的时间利用起来,把年轻的热忱全倾注给了孩子们。

  老师投入地教,学生刻苦地学,良性互动的教学氛围很快显现。年仅8岁的架子鼓手杨雪怡,练到了痴迷的程度,每天回家后,就把铁桶木盆倒扣过来,再找两根树枝,“咚咚锵锵”练得热火朝天。同样是放学回家后,11岁的吉他手桂书语则找了小木片在饭桌上不停地拨弄着练指法……凭着这股子钻劲儿,孩子们进步喜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lfa/27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