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前段时间,盛产汉服的曹县火了。其实,在山东,将小产业做到极致的“宝藏”县市和“宝藏”村镇还有许多。山东不仅有中国“假睫毛镇”、“汉服县”,还有“风筝村”、“金蛋村”、“吉他小镇”……这些产业,是通过小行业撬动经济发展的典型案例。而这些地区,也成为了小城市通过错位发展找准自身定位的惊艳缩影。即日起,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将推出“小康圆梦·走进宝藏村镇”系列策划,探访山东的一系列“宝藏”村镇,看这些地方如何通过一个个特色产业实现了自己的小康梦。
文/图/视频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王建伟时培磊马小杰张锡坤
呆萌的姿态、多彩的颜色、形态各异的造型,再加上养护方式较为简单,让多肉这种“治愈系萌物”逐渐成为上班族办公桌上的新宠。不过,很多“肉迷”们可能并不知道,城市男女们办公桌上摆着的多肉,大部分原产地都是来自山东青州。据统计,青州多肉植物存养量超过8亿株,销量占全国总销量的60%左右。也就是说,全国每卖出10株多肉植物,其中就有6株都来自青州。青州发展多肉产业有何独特优势?当地又是如何通过以多肉为代表的花卉产业,撬动了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村里三成农户种多肉
一年销售万盆
7月12日,青州市黄楼街道卢李村村民李天坤正在温室大棚内管护着棚内的多肉植物。温室内,成排成片的“肉肉”像集合的队伍一样,整齐地种在方型塑料格子里,肉嘟嘟的叶片、小巧的身形、明丽的颜色,“萌”感十足。“这个是玉露,它的叶片晶莹剔透像碧玉一般透明,比较喜欢背阴潮湿的环境;那个粉色的叫做桃蛋,现在在市场上卖得最好。”李天坤说道。
据介绍,他之所以种多肉,是因为受到了堂弟李天学的带动。他说,李天学是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年,李天学去了上海世博会,在那次展会上,日本和韩国的参展商带着多肉来展销,他与对方谈合作,开始向青州引进多肉植物的种植。
随后的两三年时间里,李天学、李天坤等黄楼镇最早的一批多肉种植户开始大规模种植多肉。当时北方多肉市场还没有形成,但在南方,多肉却卖得很火,所以他们的多肉也不愁销,大部分都供给了南方一些企业以及网上的电商。“当时市场上种得少,利润空间也比较大。一开始我种仙客来、绿萝这种盆栽花的时候,亩产五六万块钱,那时候多肉亩产能够达到三四十万元。如果开发出来一个新品种,定价几千甚至上万元,都会有人买。最贵的一颗就能卖到好几万。”李天坤说。
卢李村党支部副书记李鸿均介绍,卢李村是青州的花卉生产专业村,种花已经有四十余年的历史,是青州市较早发展花卉产业的乡村之一,村里80%的村民都从事花卉生产与销售相关产业。看到市场需求大、利润率高,再加上比较省事、省工,当地其他的花农也迅速开始上马多肉植物。发展到现在,全村户人家中,三分之一都在种植多肉。平均每户人家两个大棚,一个棚能养10万盆多肉,保守估计,一个村一年能卖万盆多肉。不少人都跟着实现了发家致富。
之所以能抓住风口
源于深厚产业基础
卢李村的故事,在青州其他的不少村镇也在陆续上演着。青州一直有种植花卉的传统,多肉一进入国内,立即引起青州花卉种植者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0431gb208.com/sjszyzl/5416.html